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粥暖溫州大愛無疆:凡人善舉築起“愛心高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7 15:18:18


 
  眾人拾柴火焰高

  紅日亭的老人告訴記者,每日施粥用的大米、小菜、燃氣、油料等開支不小,如今光是大米和小菜的花費一天差不多就要600多元,一年下來需20-30多萬元。起先“小大小鬧”時全是老人們自掏腰包無私捐送,後來因聲名在外感染了社會越來越的人,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

  2011年10月27日,市民謝彩弟老人90歲大壽作出驚人之舉,把子女給她做壽的3萬多元宴慶款、140斤長壽面、兩個一米多高的特製九層蛋糕全部捐給紅日亭,向社會及過往市民連續免費施粥9天,與700多周邊民眾及路人分享長壽面和蛋糕。老人稱這樣比擺酒設宴慶壽更開心、更長壽。在現場,她摸著身邊孫子孫女的頭說,希望他們以後也能以這樣的方式孝敬長輩,善待他人。

  有一個場面至今仍深深印在紅日亭老人等許多人的腦海中:2012年7月7日,溫州街頭出現兩位中年婦女,她們手提裝滿錢的黑色袋子,開著紅色小轎車,沿大街小巷尋找伏茶點送錢,最後在紅日亭捐款6萬元,不留姓名,不發一言,放下錢就離開了。

  紅日亭負責管理財物的孫蘭香老人說,如今紅日亭的“愛心粥”已被社會包了,捐米、捐菜、捐油、捐款不計其數,有的人成噸成車運來大米、食品,他們中有無數不留名的好心人、有企事業、機關、部隊,還有海外華僑等,紅日亭仿佛成為全社會“愛心粥”的寄托。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稱,人們已發自內心地把“紅日亭”看做是 “愛心接力站”。

  營業執照彰創新

  2012年初,溫州市龍灣區狀元街道吳南華、梅雪良、張先生等3位賦閑老人在一起商量要“做點事”,不約而同想到了效仿紅日亭,在溫州的市區的東部建一個施粥“狀元亭”。此事得到當地村兩委、村民、狀元街道的大力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