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尋訪平陽抗戰遺址:燎原星火照東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7 18:03:52


 
  在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館,記者看到刊登在1938年1月5日《浙甌日報》上的學校招生啟事:初中程度或同等學歷,男女兼收,20歲以上至35歲,受訓時間暫定3個月,並特別注明,有錢出錢,沒有錢由本校津貼夥食,但服裝被鋪自備。

  紀念館講解員說,學校由粟裕任校長,實行軍事化管理,教員和學員過著樸素的生活,睡一樣的地鋪,吃一樣的夥食。開設課程有:游擊戰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經濟學、群眾工作等。粟裕親自講授游擊戰術,劉英也時常到抗日幹校作形勢與任務的報告。雖然辦學只有兩個多月,但作為當年南方8省14個革命根據地唯一的抗大式幹部學校,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抗日青年幹部,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

  歲月輪轉。當年U形的校舍,如今僅存西樓。倚窗而望,教室里古舊的黑板、課桌椅,仿佛講述著當年的故事,耳旁依稀響起熱血青年們的朗朗讀書聲和捐軀赴國難的錚錚誓言。

  校舍前,有一片桂花林,這是劉英、粟裕當年執教時種下的。每到秋天,丹桂飄香,芬芳撲鼻。1984年2月,粟裕同志病逝,遵其遺願,將他的骨灰敬撒在抗日幹校舊址的桂花林中。

  革命老區換新顔

  1937年秋後,抗日救亡運動在全縣掀起高潮,中共平陽縣委廣泛發動組織領導抗日群眾團體,如“農民抗日自衛隊”、“抗日婦女聯合會”、“青年抗日救亡團”等,“農民抗日自衛隊”人數最多,僅山門鄉就有4500多人。

  ——平陽縣委黨史研究室和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平陽走出的新四軍》

  山門,正如其名。從這里進入,是大山的更深處。在那個紅色的年代,革命的種子就在這些山嶴里萌發、成長。300餘米長的山門街,是紅軍北上抗日的出發地。在山門街的兩邊,如今還保存著為數不多的木結構店鋪,門窗上雕刻的花紋,在歲月的磨礪下變得滄桑。早年的鵝卵石路面大多已被水泥地面代替,只有在街角,還能發現精美的鵝卵石。

  和山門街一樣,有紅色的革命傳統的山門鎮如今處處煥發生機,山清水秀的環境讓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當年軍民浴血奮戰保衛家園,而如今這片土地恬靜而和諧,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林榮飛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