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浙江美麗鄉村建設:身有所栖 心有所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2 08:13:48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禮生於有而廢於無,人富而仁義附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連續30年居全國省區首位的浙江省,順應農民對文化的熱切期盼,歷屆省委省政府十多年來自始至終堅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推動它在廣袤田野上落地生根。

  新華網報道,如今,在浙江的廣大農村,文化禮堂成為精神家園,傳統民居凝聚鄉愁記憶,身邊好人可親可學,鄉賢回歸延續村莊文脈,家規家訓涵育道德風尚,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推動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從而轉化為農民群眾的自覺追求和行動。

  公共文化空間讓群眾身有所栖

  “文體中心無償提供戲曲室,大家越唱越開心,越唱越年輕。”長興縣泗安鎮活躍著一批戲迷票友,而鎮文化體育中心的戲曲室就是她們的大本營。村民劉愛珍說,鑰匙她們也有一把,隨時可以吹拉彈唱。

  每當夜幕降臨,或是節假日和周末,泗安鎮文體中心各個活動室都滿滿當當:乒乓球室、書畫室、戲曲室、棋類室、圖書館……鎮黨委書記徐衛勇說,這裡已經是周邊農村的公共文化空間,百姓的生活理念正從追求物質富裕到精神富有轉變。

  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家底殷實,但是在村黨總支書記章順龍看來,與一幢幢洋樓排屋相比,村裡的文化禮堂更是全村的驕傲:“我們不出村就能看到IMAX電影,每次舉辦新人進門禮、進村禮和學童進學禮,就像過年一樣熱鬧。”

  提供公共文化空間,讓群眾身有所栖,是浙江多年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3447座農村文化禮堂、1272座鄉鎮綜合文化站和19329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形成了覆蓋全省農村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而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1萬座文化禮堂,覆蓋80%以上的農村人口。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說,過去鄉村社會是以“近距離”為特征的,以個體化關係為依托的人際共同體,而市場經濟已經極大地消解了這一共同體,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正為重建共同體提供公共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