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秋風漸起,穿上毛衣的人們可能不知道,建築物也可以穿毛衣。在上海,有一群年輕媽媽用毛線編織裝飾身邊的建築,溫暖街區的同時,也溫暖了曾經抑鬱的心靈。
今年30歲的毛晚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幾年前她只在閒暇時嘗試過一次編織。而如今,她組建了千餘名編織愛好者的群組,在各個社交平台收穫了超過十萬名粉絲。這一切,源自她幾年前的一次經歷。
新華社報道,2015年,毛晚有了第一個孩子,但為人母的經歷並不只有幸福與滿足。愛漂亮又開朗的她難以接受自己多了一道剖腹產疤痕,直到孩子一歲時才敢照鏡子。更沒想到的是,曾經只聽說過的產後抑鬱會找上門來。
“當時所有人注意力都在寶寶身上。”毛晚說。那時的她,隨時都能流下眼淚,因為焦慮與低落,連寶寶哭的時候都提不起勁去看一眼。
這一切因為幾團毛線發生了改變。毛晚找到了新目標:為寶寶織一頂小帽子和幾雙鞋子。
“我把織出來的嬰兒帽照片發到社交網站上,沒想到收到許多朋友的讚美。”隨後,她申請了一個微博賬號,用來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編織技巧,以及育兒過程中的感悟,逐漸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粉絲”。
如今,毛晚組建了三個編織交流群,每個群裡都有300多名愛好者,大部分都是年輕媽媽,也有還沒結婚的白領,希望能用編織緩解生活中的焦慮和壓力。
毛晚開始在網絡上找尋更多編織式樣和創意。她發現,國外的很多編織愛好者會用“編織塗鴉”的形式裝點街道和建築,讓更多人關注編織背後的精神健康,便想在上海也進行同樣的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