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生(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海涵)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日前在2021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兩岸的道路選擇應該與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統籌起來。說到底,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的統一都是為了讓中國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談及此次研討會的主題“兩岸道路與選擇”,張文生說,雖然以往的會議沒有直接提出這樣的議題,但實際上兩岸學者也是在一直在探索兩岸關係發展的道路與選擇。兩岸關係將來怎麼走,是和平發展還是越來越走向緊張衝突?最後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這些都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道路與選擇。無論怎樣的選擇,都會對海峽兩岸、對台灣的命運、對整個中國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和今年在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的七一講話中都提到,要把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相結合起來。因此,兩岸的道路選擇也應該與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統籌起來。說到底,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的統一都是為了讓中國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專制下,中國老百姓實際上長期處於社會最底層,長期處於饑寒交迫、人命危淺的狀態。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發展和成就,使得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都過上了小康富足的生活。”張文生表示,這樣的環境是值得珍惜的,不能輕易被兩岸關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所打破。
“兩岸關係道路的選擇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命運和整個國家的發展,”張文生認為,雖然從全球視野來看,台灣問題可能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是它不僅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也影響著中美關係的前景。兩岸關係的道路選擇十分重要,相信中華民族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有定力、有能力也有強大的實力可以妥善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張文生說,中共十六大報告的曾經提出,本世紀的前20年是必須緊緊抓住、而且可以抓住的戰略機遇期,事實證明,這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性判斷。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了2035遠景目標,可以說,未來15年也是應該緊緊抓住、而且可以抓住的一個戰略機遇期。可以預見,未來10—15年中美之間的實力對比會有一個大的轉折,大陸跟台灣之間實力對比的變化將會更加明顯。也許10到15年時間,大陸的人均GDP就會超過台灣,這樣兩岸人民的心理感受會發生一些積極變化,也會有更多的台灣同胞到大陸來生活、就業、尋找發展機會,大陸也可以為兩岸同胞提供更多更有利的發展機會。大陸綜合實力的不斷壯大有助於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因為更強大的實力會帶來更大的信心,也會為台灣問題的解決營造出更好的國際環境。我們對民族復興有信心,對國家統一也有信心。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也能讓兩岸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契合兩岸民意。這是歷史所趨,民心所向,不是任何阻力所能阻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