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中評鏡頭:在銅綠山感受四千年礦冶歷史
http://www.CRNTT.com   2024-07-04 01:11:42


7月3日上午,海峽兩岸記者荊楚行參訪團來到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博物館。(中評社 李澤璇攝)
  中評社黃石7月4日電(助理記者 李澤璇)銅綠山位於大冶市南三公里處,《大冶縣志》載“(銅綠山)山色紫赤,每驟雨時,有銅綠點綴土石之上,如雪花小豆”,這座礦山也因此得名。

  1973年秋,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在銅綠山開採時,發掘出13柄銅斧,最大的一個重達3.5公斤。次年春天,考古部門在銅綠山發掘出一個面積達2平方公里密如蛛網的地下迷宮,銅綠山古礦冶遺址至此真正在世人面前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用豐富的文物遺存講述著約4200年前的礦冶歷史。

  7月3日,海峽兩岸媒體記者一同走進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博物館,感受大冶市悠久的礦冶歷史和古人的工程智慧。

  據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博物館講解員介紹,銅綠山的開採、鑄造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遺留有近40萬噸礦渣,折合大約是冶煉了12萬噸銅。據有關專家檢測驗證,湖北隨州出土的代表我國青銅鑄造最高技藝的曾侯乙編鐘正是自銅綠山取材、鑄造而成的。

  在博物館內,通過在展的春秋時期銅斧、礦石、支護框架和冶煉爐遺存,兩岸記者瞭解了古人選礦址、開採、冶煉的各個環節。而“大地奇珍——礦石精品展”中則展出了大量產自大冶的珍貴奇石、寶石原石與罕見的多礦石伴生原石,吸引兩岸記者頻頻駐足觀賞、連聲贊嘆。

  “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還要數古礦坑原貌遺址。”講解員介紹道。據瞭解,銅綠山最初發現了11個礦體,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因此保留了7號礦體作為原貌遺址保護展出,其他礦脈繼續發掘。

  站在古礦坑遺址觀景台上,春秋時期的平巷、竪井、盲道、排水溝清晰可見。有台灣媒體人不禁感嘆,“沒想到能親眼見證這樣久遠的歷史遺跡”。

  有記者提出,遺留的橫竪的礦道看起來都非常狹窄,古人是如何通過的呢?講解員回答道,這是由於地層運動,礦道已經被擠壓變形了。原本的礦道是0.6m×0.6m,也是十分低矮的,礦工在其中需要匍匐前進。

  走出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博物館,入眼的是漫山遍野的綠色。講解員介紹,這裡的山上長滿了銅草花——一種喜好銅元素的植物。有俗語講,“銅草花,開紫花,哪裡有銅,哪裡就有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