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北京環球影城地下的“秘密”
http://www.CRNTT.com   2021-10-16 16:53:22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據工人日報報道,看著今天北京環球影城裡的“霍格沃茨城堡”,北京建工資源公司的建設者們,還記得這片土地6年前的樣子——雜草叢生、荊棘遍野。

  2015年,北京環球影城啟動基礎工程建設工作,然而其所在地經過拆遷等處置後,土壤結構鬆散,地下還掩埋了數量龐大的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4公裡面積的主題公園,將產生400萬噸雜填土,如果按10米高度堆放,可以堆滿37個標準足球場。

  “雜填土”挪到哪裡去

  混雜著建築垃圾和成分複雜的生活垃圾的土壤,稱為“雜填土”,如果直接在雜填土上施工建設,會出現下陷開裂傾倒等一系列隱患。按照傳統處置方式,這些雜填土是要全部運走,找地方堆放或填埋的。但是400萬噸的雜填土,哪裡有地方可以堆放和填滿呢,又如何找到足夠多的素土回填呢?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地上的城堡和過山車,只能是“空中樓閣”。

  對此,建設者們提出了一個破天荒的方案:可以將建築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置,再回收利用。不過,環球影城如此巨大的工程量,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為此,技術人員進行了扎實的前期調研,在無數個肮臟凌亂的工程垃圾堆裡,一點點撿拾、分類、稱量、記錄、分析,最終形成建築垃圾成分的大數據庫,從而大膽地為環球影城量身定制了一套特殊的方案——原位處置,讓雜填土不用外運,在現場就地建設處置生產線,將混有建築垃圾、固體廢棄物等的雜填土“吃進去”,“吐出來”的則是高品質的再生骨料和優質還原土,再直接用於場地內的土方回填。

  從“試驗田”出發

  這個方案雖然得到了初步認可,但在國內尚無先例,於是他們在環球影城北側先建立了一個“試驗田”。團隊建立了6塊土坑進行對比實驗。最終檢測數據表明,還原土和再生骨料填墊的地塊承壓能力最強,同時,各項指標都優於天然素土,完全滿足環球影城的高標準建設要求。

  方案的成功,不僅節約業主方上億元的資金投入和數月的工期,其對於生態城市的建設,也有重大意義。

  而這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付出。剛進場地時,臨時水、電和物料運輸等都需要多方調配;沒有路,工作人員硬生生地用雙腳趟出了路,去選址、采樣;中午蹲在地上,就著呼呼的北風吃盒飯。工期最緊的時候,大家就住在現場的集裝箱裡。最繁忙的時候,每天約有2000輛渣土車往返。

  自主研發設備

  雜填土原地變廢為寶的關鍵是設備和工藝。技術團隊要自主研發設備,再根據需求設計生產線。他們從東北開始一路向南,尋找生產線上需要的每一件設備,不斷調試每一個零件。“方案幾乎每天都在改,全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當時的工藝設計人員王效彭說,“小到篩孔的大小、篩網的形狀厚度都要一遍遍調試。”

  環球影城雜填土體量巨大,成分雜工期短,外方一度失去信心,質疑中國的技術,想放棄。建設者們不服氣,“要為中國人爭下這口氣!”

  最終,建設者們為環球影城項目量身定制,設計出最尖端的工藝流程,包括8套預處理系統和1套建築垃圾處置系統,共同組成生產線上的“核心處理器”。

  與此同時,他們自主研發的振動風力分選機、錘式破碎機等多種核心設備,可以將建築垃圾資源化率提升至95%以上,獲得多項國家級專利。

  歷經兩年拓荒般的土方填墊工程,建設者們創造了一個奇跡:累計完成270萬立方米雜填土處置,建築垃圾資源化率高達97%,相當於節省了400多畝埋深10米的土壤資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