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紀委監委開展耕地保護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把開展耕地保護專項監督作為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對66件耕地違紀違法問題線索進行集中督辦交辦,共追責問責746人,其中204人為地方黨委、政府或部門“一把手”。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農田建設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關鍵舉措。全國已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了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了基礎支撐。紀檢監察機關如何保駕護航,推動高標準農田建好,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記者近日來到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江蘇省鹽城市進行了採訪。
新建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增產10%左右,水稻畝均產量620公斤以上,小麥畝均產量450公斤以上
2023年12月中旬的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淮鎮,10餘萬畝的冬小麥已經長出幼苗,像綠色地毯一樣鋪在大地上,一眼望不到頭。田地間,太陽能節能灌溉設施、水泥澆築的渡槽和防滲渠、溝渠過水的涵洞等一應俱全,“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為現實。
在山星村團結大港地塊,濱淮鎮主要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鎮共有耕地18.5萬畝,2021年以來已經建成8.7萬畝高標準農田,目標是於2025年建成16.5萬畝。2023年共有2.9萬畝在建設,工程內容包括涵洞、節制閘、灌溉站、水溝、防滲渠及道路橋梁渡槽等,新建的每畝投入標準是3000元,改造的每畝投入標準是2000元,項目資金由上級撥付,不需要鎮裡和農民出資。
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田的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鞏固和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這樣條件下糧食產量不僅穩定,而且有一定增長,2022年小麥畝產平均550公斤,收入1450元,水稻畝產平均575公斤,收入1520元。2023年全鎮的收成還在統計,但基本是增長的。”該負責人說。
說起2023年的糧食收成,種糧大戶姚剛十分有底氣:“2023年產量比去年更好,一畝地能增收200元至300元。”姚剛從2019年開始流轉承包了2000多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其中高標準農田1300多畝。在他看來,高標準農田建設把零散地塊平整成規則的整片土地,讓種糧的成本降了下來,同時由於水利設施保障,糧食產量的穩定度提了上來,受旱澇天氣影響相對小了很多。“往年一畝地收入在1000元左右,2023年的產量和收購價都提高了,小麥畝產在550公斤以上,每斤收購價1.29元,直接從田裡拉走不用我們付運費,收入也有了增長。”姚剛說。
在近百公里之外的鹽城市亭湖區鹽東鎮,大片規則的田地、縱橫交錯的機耕道、太陽能節能灌溉設施引人注目。種糧大戶盧浩波站在田邊介紹,他自2019年開始累計流轉承包了2000多畝土地,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種糧成本明顯下降,收入也多了起來,2023年兩季的種糧毛收入600萬元左右,平均每畝毛收入3000元。
鹽城糧食產量常年穩定,連續9年實現超140億斤。近幾年,鹽城市承擔江蘇省約五分之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截至目前,全市耕地內高標準農田878.69萬畝,占耕地面積比重為75.4%。
“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提升了耕地質量,有效提高了項目區糧食生產能力,新建的高標準農田水稻畝均產量620公斤以上,小麥畝均產量450公斤以上,畝均糧食增產10%左右,為全市糧食連年增產奠定了基礎,為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40億斤以上作出了貢獻。”鹽城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多、資金量大、涉及行業部門多,絕不能讓唯利是圖的“田鼠”趁機啃食財政資金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一項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國務院2021年批覆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對今後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建設分區和建設任務、建設監管和後續管護、效益分析、實施保障等作出明確。
“近年來,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資總量和建設規模逐年增加,在全省項目占比高於耕地面積占比。‘十四五’以來,全市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21.28萬畝、財政投資54.4億元。”鹽城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
據瞭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主要環節包括規劃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驗收等,除了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外,還涉及行政審批、市場監管、水利、住建、審計等多個部門,以及工程所在地的鎮村等,具有項目多、資金量大、涉及行業部門多的特點。
如此大量的財政資金投入田間地頭,絕不能讓唯利是圖的“田鼠”趁機啃食財政資金。2023年3月以來,鹽城市組織三輪大排查,將2019年至2022年共369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納入整治範圍,同時通過“雙百日”專項整治及“回頭看”專項交叉檢查活動,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暴露的問題進行大排查、大起底,整治重點聚焦灌排設施、田間道路、輸配電、土地平整、農田林網等工程質量和工程建設監理質量。
相較於以往檢查,本輪次檢查針對性更強,並運用縣際交叉檢查方式。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舉例指出,由於涵洞等排水設施所在處往往較為隱蔽,本次檢查中特別明確所有此類設施旁必須竪立起“隱蔽工程”的標牌,方便檢查組進行測量檢查。
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暴露出來的使用非標水泥管材、偷工減料等問題,市縣兩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公安、水利等部門各司其職、聯查聯辦,揪出了啃食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的“田鼠”。
公安機關查處高標準農田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圍標串標等問題,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115人;市場監管部門查處了工程製品在制售過程中的不符合規定、偽造產品證明等違規行為;水利部門查處多家監理單位存在履約不到位等問題;住建、行政審批等部門也對相關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相應處罰。
“守住耕地,還要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杜絕亂占耕地建房、新增耕地作假等問題發生。”濱海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同志介紹,縣紀委監委貫通審計、自然資源等部門監督力量開展耕地保護專項整治,圍繞違規占地、土地復耕等環節,緊盯督查通報整改不實和土地衛片執法發現問題整改,收集36條問題清單線索,督促有關單位開展自查自糾,定期對賬銷號。對於通過工程項目虛列支出轉出資金等行為進行嚴肅查處,2023年以來,已立案查處通過農村小微工程項目虛列虛報、套取資金7件12人。
開展高標準農田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嚴查背後的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
12月,建湖縣農業農村局四級主任科員喬曙東接受審查調查;11月,響水縣小尖鎮人民政府副鎮長衛純接受審查調查;7月,濱海縣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王炳山接受審查調查……2023年,鹽城市紀委監委通報曝光了多起涉農案件。辦案人員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出現問題,背後往往是一些地方部門和黨員幹部存在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
由於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多個環節都涉及招投標,腐敗問題易發多發。有的招標代理機構向業主單位負責人行賄以獲取項目代理資格,有的黨員領導幹部說情打招呼影響招標結果,還有的業主單位向特定投標人洩露標底、評標委員會成員等關鍵信息。
針對案件暴露的問題,鹽城市紀委監委印發《高標準農田招投標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梳理出直接行賄承攬項目、拉攏腐蝕導致驗收失靈等10種作案手法和腐敗路徑,以及招標代理領域12種亂象,以規律性總結指引審查調查實踐。
“緊緊扭住‘招標代理機構’和‘業主單位’兩個關鍵,集中整治和打擊招標代理機構充當業主單位代言人、圍標串標操盤手和掮客、非法獲取代理資格等行為,深挖細查黨員領導幹部插手干預項目招投標、非法獲取利益等問題。截至目前,依規依紀依法查處了黨員幹部及其他公職人員131人。”鹽城市紀委監委負責同志介紹,專項整治以來,全市新實施的107個高標準農田項目,平均投標人數量從整治前的200多家降至十幾家,串標圍標亂象得到明顯遏制。
與此同時,紀檢監察機關積極做好案件查辦“後半篇文章”,市紀委監委深入剖析相關案件背後的制度問題,督促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制定《鹽城市農業項目管理制度》《鹽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程質量管理辦法(試行)》,推動相關管理指標更加量化硬化,質量監督管理措施更加細化,參建單位職責更加明確。
2023年6月15日,濱海縣紀委監委發出兩份監察建議書,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監管單位縣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主體縣農旅集團提出有針對性的監察建議,要求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實施方案,並逐一明確落實整改責任。
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監管方面存在“工作責任層層落空、日常監管流於形式、權力尋租依然存在”等問題,該縣紀委監委推動縣農業農村局出台相關文件,制定整改措施9條,對項目規劃與設計、項目招標投標、項目實施、項目驗收、建後管護、保障機制等6個方面進行細化和明確。同時督促縣農業農村局聯合縣財政部門,對2023年實施的7.38萬畝項目預算進行財評,保障項目資金使用更加規範、合理;創新實行電子化開評標,增加評委評審的獨立性,全程可追溯性,確保招投標過程更加陽光透明。
“通過推動整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管理體制機制有了明顯優化。”濱海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比如在責任主體方面,以前是由縣農業農村局、縣農旅集團、項目所在鎮村三方管理,現在壓實鎮村主體責任,明確其對項目立項、規劃、實施、驗收、管護等全過程、全方面的管理,要求其對進度、質量、資金、安全負全責。縣農業農村局採取“四不兩直”等方式加強質量監管,對管理不到位的鎮村、參建單位採取約談、督辦、通報等方式加強行業監管。
用好“小田變大田”改革經驗,以嵌入式監督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在嚴查責任、腐敗和作風問題,推動高標準農田項目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完善的同時,用好“小田變大田”改革經驗,以嵌入式監督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踐也在鹽城進行。
“以前地塊散、離家遠、交通不方便,買種子、用機械收割花錢多,算下來自己種糧的成本比較高,每年每畝收成七八百元,現在流轉出去給種糧大戶種,一年穩穩有1000元收入。”今年67歲的亭湖區洋橋村村民沈才林告訴記者,他們家的8.6畝土地曾分散在三個地塊,由於年齡變大自己種地有些吃不消,而且忙到頭也賺不了太多錢。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在農民自願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鹽城市亭湖區自2019年起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在不改變農戶承包權基礎上,以農民充分自願為前提,開展地塊互換整合,實現經營權集中連片,讓農民種田更方便、流轉更順暢。
聽到這項改革,沈才林把土地流轉了出去,自己則在家門口的小區做保潔,每月收入1800元,加上土地流轉的收入,一年下來收入有幾萬元錢。
沈才林提到的土地流轉,如今已經全部上了“平台”,在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下,各個環節都展示在陽光之下,確保農民和種糧大戶的利益不受損。截至目前,全區6.6萬農戶36.22萬畝承包地由19.75萬塊合併成4.08萬塊,村級種植面積平均溢出率6%以上,新增高產田4.2萬畝以上,土地流轉率由改革前的60%提高至78.6%。
在“小田變大田”改革中,當地紀檢監察機關把監督挺在前面,推動建立起土地流轉及家庭農場動態監測管理系統。該系統包括土地流轉模塊、家庭農場模塊、農戶管理模塊、分類統計模塊、預警管理模塊等,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的所有關鍵環節進行監管,對家庭農場的情況全面錄入、實時掌握。
記者現場登錄該系統,點開“土地流轉”界面即可看到土地流轉的中標主體、身份信息、聯繫方式以及流轉面積、涉及農戶、流轉的總金額及合同生效時間等,附件包含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的電子版等。
“土地流轉事關農戶切身利益,推動建設運用監管平台,目的就是以數字賦能,通過用數據‘說話’、讓平台‘評價’,推動從事後監管向事前預警、事中監督轉變,我們全程監督、跟進監督,實現對疑似違規問題的快速捕捉預警,形成閉環效應。”亭湖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2023年,亭湖區紀委監委通過預警管理模塊,監督關口前移,有效排除各類風險隱患158條,對線上線下承包合同不一致、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土地租金繳發不到位等問題進行分類處置、督促整改。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