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稅務總局今天公布的2020年全國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顯示,納稅信用狀況整體向好,但仍有近280萬戶企業被評為信用較低的級別。那麼這些因存在納稅失信行為而被評級較低的企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又該如何去消除因失信而帶來的不良影響呢?
“72分!”6月17日一大早,浙江義烏一家包裝材料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劉某,一次次刷新信用中國·浙江義烏平台網頁時,看到企業的公共信用分,從68分提升到了72分。而在三個月前,這家企業的公共信用分,還是0分。為何會有這種變化呢?劉某告訴記者,2018年3月因為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企業被列入重大稅收違法失信案件信息並依法公布,企業的納稅信用級別也被一票否決,直接評定為D級,也就是最差的一級。
浙江義烏某包裝材料生產企業負責人 劉某:納稅信用級別被評為D之後,出口退稅會變慢很多。我們要準備很多紙質資料,接受人工審核,這個速度要比網上審核慢一周左右。
納稅不守信,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不止於此,企業的公共信用分降為0分後,在聯合懲戒機制下,很多的優惠政策也都享受不到了。
浙江義烏某包裝材料生產企業負責人 劉某:例如今年的社保返還政策,去參加展會的補貼政策,還有去銀行商業貸款,都會受到很大影響。2020年我公司參保返費的話在28000元左右,就被取消了;參加廣交會每年4萬左右補貼,也是拿不到的。
嘗到失信的苦果後,劉某意識到信用的重要性,積極想辦法恢復企業的納稅信用。今年1月起開始實施的納稅信用修復機制帶來了轉機。
國家稅務總局義烏市稅務局納稅服務股股長 周東:公司列入“黑名單”(重大稅收失信案件信息)之後,能夠及時地將稅款,滯納金以及罰款繳納。在列入“黑名單”兩年以內,我們沒有發現公司有其它涉稅違法行為。今年3月份,公示期到期以後,我們會同稅務稽查部門,依法依規將公司撤出“黑名單”公布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