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消息,為提升基層監督質效、破解基層監督難題,貴州省銅仁市紀委監委統籌用好縣鄉村三級監督力量,在各區(縣)建立監督協作區,變“單兵作戰”為“片區作戰”,推動監督力量整合、監督程序契合、監督效應叠合,不斷實現監督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統籌資源,整合監督力量
“協作區這種工作模式很好,便於集中力量破解監督、辦案難題。我們4個鄉鎮、1個街道,經常在一起交流、辦案……”說起建立協作區的好處,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淇灘鎮紀委書記何鍵侃侃而談。
去年10月,淇灘鎮檬子村監督聯絡員發現,管理醫保賬戶的工作人員從群眾賬戶私自取款幾十餘次,協作組綜合研判後,由縣紀委監委聯繫領導及紀檢監察室牽頭,打破組別界限,統籌片區力量,成立“專案組”開展集中核查,很快將該線索查清。
這是銅仁市紀委監委整合三級資源提升基層監督質效的一個典型案例。該市以不改變現行體制和人員隸屬關係為前提,凝聚區(縣)級紀委監委、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三級資源力量,由區(縣)紀委監委統一調度,按照就近結合、優勢互補、便於協調的原則,改革運行模式,將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劃分為多個協作區,變“單兵作戰”為“片區作戰”,推動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等工作協作開展。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不斷鞏固三級聯動機制,凝聚基層的監督力量。”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構建“1+1+N”的工作模式,即每個協作區由1名區(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牽頭,1個紀檢監察室具體統籌開展工作,N個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參與。各協作區在區(縣)紀委監委對應紀檢監察室設立辦公室,負責聯繫協調協作區工作。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作為協作區的村級監督聯絡員,協助開展有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