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這對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將起到什麼作用?對每個人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何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紀檢監察幹部如何學習運用民法典?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旭。
記者:《民法典》的施行對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將起到什麼作用?
王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民法典》的施行,對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第一,彰顯堅持黨的領導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巨大優勢,凸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民法典》的編纂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的產物,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義的具體實現和展開,是新時代黨領導立法的成功典範。《民法典》的施行意味著我們有了民事生活基本秩序,這是在我們自己的國情基礎上充分提煉形成,汲取新中國民事立法智慧和萃取當下中國民事生活經驗的集大成,堅定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
第二,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礎。《民法典》是對我國民事立法、民事習慣和民事生活風貌的詳細梳理、總結與提煉,是對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尤其是側重於市場經濟與社會共同體生活等重點領域立法的完善,回應了21世紀中國人面對新科技、新業態、新生活模式所形成的集體意識,塑造了新的信念共識,為進一步高效法治實施、嚴格法治監督、有力法治保障、促進黨內法規與民事法律協同提供准據,為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供統一尺度。
第三,進一步促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這一重要論述強化了我們對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關係的認識,深化了我們對行政法法律淵源性質的認識。當《民法典》直接成為司法裁判規則和行政執法准據時,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必然成為一體建設的整體。此外,傳統觀念認為行政法法律淵源主要是調整行政組織、行政行為和行政爭議的規範集合,而《民法典》包含了大量的行政法主體、行政行為的制度,其內在的巨大規範包容空間和各種轉介條款使得它直接成為行政法的重要淵源,成為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准據,更緊密連接了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建設互相依賴、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的程度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