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穴把脈力求監督實效(網絡圖片) |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監督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基本職責、第一職責。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實做細監督職責,著力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探索創新、實現突破。貫徹落實好這一要求,紀檢監察機關必須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積極探索監督的有效形式和途徑,不斷提高監督的質量和實效。
提高監督實效,首先還是要把傳統的行之有效的監督方式真正用起來、發揮好作用。當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老辦法用不好,新辦法不善用。一些地方使用傳統監督手段流於走形式,而新的監督手段又不多,停留在“坐堂門診式”的被動監督。有的地方開展監督過度依賴聽匯報、述責述廉等辦法,耳不聰、目不明;有的地方墨守成規,僵化執行,只求監督範圍覆蓋、監督程序走對,對監督效果如何不甚關注。
傳統監督方式不是不管用,而是有些人不善用。比如,談話函詢是監督的重要手段,但一些地方開展談話函詢效果不佳。據有的地方紀委監委反映,談話函詢反饋否認的情況一度占比很高,監督實效大打折扣;加大談話函詢結果抽查核實力度後,這一比例顯著下降,監督實效有了明顯提高。用好用足傳統監督手段,就不能浮於表面,流於形式,要搞好抽查核實,要進行“回頭看”,提高紀檢監察機關與監督對象的面見率、面談率,使監督由“背靠背”到“面對面”,見人見事見思想,才能有效提升監督質量。
提高監督實效,還必須在創新監督方式上下功夫。談起創新,一些紀檢監察幹部總感覺比較難,辦法不多,渠道比較少。從各地創新監督手段的情況看,研究清楚傳統方式,吃透實際情況,通過創新升級賦予老辦法新的生命力,也能大大提高監督的實效。比如,有的地方要求民主生活會前,監督檢查室給被監督單位班子成員提交必須說清講透的“問題清單”,讓民主生活會直面問題、精准有效;有的地方通過巡視巡察聯動、異地交叉巡察、提級巡察等辦法,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題。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網絡數據特征明顯,提高監督實效還要注重技術創新,探索搭建互聯網大數據平台,為監督提供技術支撐。比如,貴州省以“數據鐵籠”建設破題,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了以民生資金、“三公”經費、執紀審查監督系統為主的數據信息收集分析平台,實現對問題線索發現處置的智能監控。天津市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問題線索處置為核心,設定電子化問題線索辦理工作流程,實現集中管理、規範流轉、跟蹤督辦、實時查詢、統計分析、向上報送等功能,打造完整監督鏈條,使監督更快、更准、更有力。各地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應加強統籌規範,分層級建設相應重點內容信息平台,實現平台互聯、數據共享,以技術支撐、數據分析增強監督實效。
單獨使用任何一種監督方式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提升監督實效必須把各種監督方式貫通起來、綜合運用。比如,有的地方反映“通過參加座談會、民主生活會等很難發現問題,被監督單位不會將問題攤到會上說”;有的地方把日常監督等同於問題線索處置,離開問題線索就不會監督;有的地方發現問題過於依靠巡視巡察,“日常監督發現不了問題,巡視一去挖出一堆問題”,等等。這裡面既有認識不到位的問題,也有方法不會用、不善用的問題。改變模式化、碎片化的監督,把多種監督方式貫通起來,構建一張全面監督的網絡,才能讓黨員幹部無時無刻不處於有效監督之下,才能讓作風和腐敗問題無處遁形。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