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2019年4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的習近平署名文章《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
信仰是什麼?《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也就是說,信仰的落腳點是行動指南。
信仰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包括但不限於人生問題、社會問題、哲學問題和歷史問題等。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要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工具看待,沒有什麼神秘,因為它合用,別的工具不合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馬克思主義不僅具有充足的證據和理由,而且是被實踐和歷史檢驗了的一種真理性存在,展現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對未來人類社會做出了正確預測分析,成為人們的行動指南,這才成為共產黨人的信仰。
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幹部要成長起來,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至關重要。然而,現實中,部分地區、單位黨組織的信仰教育相對薄弱滯後,甚至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有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講黨課,照本宣科念文件,輪流表態,便完成“任務”;有的熱衷於搞形式,滿足於穿紅軍裝、吃紅米飯、喝南瓜湯等外在形式,不注重探求其中的理想信念,有的甚至借機游山玩水、公款旅遊。這樣的“信仰教育”,不僅不能讓黨員幹部堅定信仰,反而會破壞黨組織在幹部、群眾中的形象。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重要任務。信仰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必須大力整治並堅決克服的痼疾,可以在四個方面著力。
首先,緊密結合實際,直面問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能不加消化、囫圇吞棗,搞口號式、機械式傳達,上下一般粗,要緊密結合本單位(地區、部門)的工作實際。領導幹部講黨課不能只講“大道理”“文件話”,要結合受眾實際,多講親歷“小故事”,多說“家常話”。特別是要用身邊人、身邊事開展信仰教育,結合本單位(地區、部門)近年來發生的黨員幹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例,有針對性地從信仰源頭查擺問題,分析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滑坡的演變過程,讓其他黨員幹部真正受教育。開展信仰教育,要直面黨員幹部群眾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現實問題和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其次,用真實、實在的情感體驗來“喚醒”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前,“喚醒”信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喚醒”初心。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就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既與黨和國家的歷史血脈相連,又深深凝聚了時代精神。信仰教育要緊密結合“中國夢”,在創新形式的基礎上深化情感體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信仰教育需要富有感召的思想力量,創新教育形式,深化情感體驗,結合黨員幹部的人生經歷、性格特點等個人實際,激發對民族命運、人民幸福、世界大同的擔當精神和使命意識,激發以身許黨、以身報國、以身為民的政治勇氣和浩然正氣。
再次,引導黨員幹部建立關於信仰的理性思維。注重通過重溫入黨誓詞等喚起黨員幹部感性認識的同時,也要讓黨員從理性角度深刻認識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立足當下,立足自身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聚焦新的時代命題,強化創新理論武裝,找准個人定位,才能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信仰世界和思想體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開展信仰教育,要引導黨員幹部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工作、看待和分析問題,自覺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最後,信仰教育不能避談“美好生活”、輕視“日用”。共產黨人的理想世界深植於現實世界,要在現實的大地上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既是對我國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深化認識和準確把握,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也與中國文化精神一脈相承。“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先賢追求的“道”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不能忽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員幹部是人民的一員,有自己的家庭,都是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要引導每位黨員建立對自己美好生活的清晰認識,明白現在生活來之不易,將來大有期待,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作風痼疾,存在隱秘性、變異性,其治理不可能“一個方法包打天下”,需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