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正人先正已,反腐第一要
http://www.CRNTT.com   2024-06-14 15:13:21


四川省古藺縣紀委監委充分利用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留下的紅色廉潔文化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組織黨員幹部參觀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太平渡紀念地,重溫革命歷史。蘇海鵬 攝(圖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為中華民族的締造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如果用關鍵詞來概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詞,就是“道德”。

  衹有重視黨員領導幹部的道德修養,重視黨員領導幹部自律和良知的培養,才能造就大批明大德、知大道的廉潔之士,進一步在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堤壩。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樹立了光輝典範

  早在古田會議的決議中,毛澤東就把“沒有發洋財的觀念”寫進入黨條件之中。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40年,陳嘉庚到延安,第一次走入毛澤東居住的土窑洞,令他非常震撼——牆上是一張地圖,地上十幾張高低不一的木椅子,配一個農家的大木桌子,“蓋甚簡單也”。然而毛澤東和延安黨政軍民的艱苦樸素,卻讓陳嘉庚看到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德高望重,鄧小平評價他是“徹底的革命派”。他嚴於律己,家風嚴明,堪稱楷模。抗日戰爭期間,林伯渠曾任中央政府財政部長、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其子女及多位親屬在延安學習或工作,他從不動用手中權力給他們以照顧。相反,林伯渠十分注意培養他們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杜絕特殊化的苗頭,並叮囑子女:“你們做什麼都要靠自己奮鬥。”在革命時期,黨的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對全黨形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繫群眾、艱苦奮鬥、勤政廉政的風氣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繼續發揚了革命年代的優良傳統,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和規範自己及親屬的行為。其中周恩來總理嚴格要求親屬過好“五關”的事例尤其值得深思。

  1964年8月,周恩來在外地的一些親屬因公來到北京。周恩來抓住這個時機,抽空連續開了兩次家庭會議,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教育家庭成員過好“五關”,即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生活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