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南寧7月30日電(記者 海涵)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2021年兩岸關係研討會日前在廣西南寧開幕。研討會以“兩岸關係道路與選擇”為主題,邀請兩岸百位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兩岸關係下一步該怎麼走。在29日的大會發言中,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楊明傑、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鄭劍分享了他們對兩岸統一道路選擇的看法。
周志懷表示,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道路上,將會出現一個重要分水嶺,這是一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前所未有的分水嶺。從時間長度看,這個分水嶺大概在十年左右,也就是從當下到2032年前後。在這個時間段內,台灣要先後舉行2024、2028和2032年三次大選;大陸則會在2022、2027和2032年分別召開三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雙方在2032年將會有一個交叉。這個十年之間,兩岸關係可能會出現一個重要轉折。除了加強新時代對台軍事鬥爭準備外,大陸在這個時間段主要是做好兩件事:一是推動兩岸進行民主協商,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性安排、特別是兩岸和平協議達成共識。二是形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這是分水嶺的重要標誌。他認為,大陸對實現國家統一路徑的看法正在發生重要變化,以統一結果為導向的對台政策走向將會越來越清晰。
楊明傑說,“很多說法認為目前兩岸形勢危機四伏,但我個人對於和平統一的信心在增強。”他指出,我們在看到兩岸關係存在危機的同時,也要看到轉機。兩岸中國人有著很強的化危為機的能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從一百年的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是在危機中成長壯大的。中國人民在一百年當中,也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不斷克服著內外的危機,不斷地建設自己、發展自己。“以史為鑒”,我們在邁向未來的過程中,依然有能力化危為機。兩岸關係上空的烏雲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我們有著厚實的祖國大陸發展的保障、有著廣泛的愛好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也有偉大統一的思想理論為指引。祖國大陸的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發展為兩岸的統一提供了堅實保障。
鄭劍表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統一與民族復興是有必然關係的,統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是統一,在這樣的目標下,“和統”還是“武統”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在和平發展的新時代,民進黨當局不是民生為上、發展為要、和平為念,而是處心積慮地推進“台獨”分裂,配合美國戰略競爭戰略與大陸為敵,寄希望於中國會在美國的圍堵和絞殺下卻步、停滯、倒退,進而實現“獨立”目標。但是,大陸才是統一的主導方,美國沒有能力阻止中國統一。他呼籲,讓經濟學家、企業家、勞動人民多發聲吧,讓那些鼓吹競爭、對抗、“獨立”、戰爭的“戰略家”和“政客們”往幕後退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