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邁入十周年 學者總結“一帶一路”實踐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23-02-10 00:24:46


會議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海涵)2月8日,“一帶一路”邁入十周年的進展與評估研討會暨系列講座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原所長房寧,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黃仁偉,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雪兵,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及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何偉文在會上分享觀點,就“一帶一路”十年的實踐經驗予以總結。

  陳文玲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長周期、跨國性、系統性的重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帶一路”必須立足於共建,而不是單靠中國的一己之力,而它行穩致遠的基點則是中國須做好自己的事情。她強調,必須把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工作做好、做深、做細、做實,將“一帶一路”的“絲路精神”轉化為世界的精神財富。

  房寧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我們應該懷著喜悅的心情來看待十年來我們國家的這一重大戰略。在這個時候就更有必要對“一帶一路”十年來各方面的情況、工作,包括經驗、包括教訓等,毋庸諱言。我們應該在這個時點上,更好地總結“一帶一路”十年來的實踐經驗。

  黃仁偉認為,“一帶一路”十年的巨大經驗,一是從基建到產業鏈供應鏈及社會公共事業全面發展。二是能源資源與人民幣國際化。三是陸海聯運多式聯運實現陸海相連。四是中巴經濟走廊帶動經濟發展。五是全球多邊機制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面臨“黑天鵝”“灰犀牛”挑戰。一是俄烏衝突給中歐班列帶來通道問題。二是北線中線如改走新南線中線面臨地緣政治風險。三是西方對俄金融制裁帶來貨幣流通機制。四是美國搞高技術冷戰。五是全球氣候變化。六是歐美新競爭者。七是輿論戰。

  史志欽表示,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抓手打造中國特色的國際公共產品體系是關鍵。他認為,中國特色國際公共產品具有五個特點:及時性、理論性、務實性、包容性和補充性。他總結道,“一帶一路”倡議十年的成就主要體現:第一,加強了中國的國際貿易往來,增強了政治互信;第二,打通了設施聯通;第三,促進國際資金高質量融通。

  董雪兵從研究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幾點思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需要遵循發展方式的和社會主要矛盾轉變以及新發展理念的線索,進一步研究“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評估體系的相關問題以及發展路徑。同時研究沿線國家的產業鏈的銜接機制,提高投融資的效率,評估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通過理論創新來推動形成對外的有效話語體系。

  何偉文表示,“一帶一路”過去十年在貿易、投資、互聯互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一是“一帶一路”有效支撐了多邊主義的發展,二是“一帶一路”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帶一路”第二個十年面臨更加複雜的國際形勢,需要將貿易一體化、數字與綠色合作發展等方面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