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關注:凌友詩從法統與道統談祖國統一
http://www.CRNTT.com   2019-08-08 00:15:34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凌友詩(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記者 束沐)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凌友詩在“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觀點稱,1949年新中國成立,代表的是一個新的政府、新的政權的成立,而並不是一個什麼另外的國家。“世界上祇有一個中國”,這句話不僅意味著在當今的世界沒有兩個中國,沒有一中一台,而且從古到今也總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從來完整統一沒有分裂。

  凌友詩自述,今年兩會,她在人民大會堂做政協委員大會發言時,特別以中國現當代史為背景,談海峽兩岸的分裂分治以及對祖國早日統一的期望。因為她感到自己有一段特殊的經歷:對台灣的政治有長期的研究;移居到香港後在香港完成高等教育,畢業於香港大學哲學系,其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擔任政策研究室高級研究主任多年,對香港回歸後文化社會政治也有一定的了解。2003年開始她又在福建省擔任政協委員,2013年起擔任全國婦聯執委,以這樣兩岸三地的經歷和學術背景,凌友詩感到自己可以有一個更客觀超然的角度來說這個話題。

  凌友詩說,在習近平主席今年1月2日慶祝《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講話提出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以後,她更感到站出來支持習主席的號召,說一點良心話,是責無旁貸的。九分鐘的發言,意外的獲得全體政協委員十三次掌聲,這讓她深深感到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感情。

  凌友詩指出,“中華民國”在語意上可以有兩種意思。一個是從國際法來看,中華民國具有獨立的國際人格;一個是從國內法來看,中華民國是一個中央政府,一個政權。這兩個意思在絕大部分國家二而為一,可是現代中國在內憂外患中建立起來,內戰頻仍,政權更迭,這兩重意思卻有可能分開。“中華民國”作為國內法上的一個政權卻未必同時具有國際法上作為一個“國家”的資格。台灣當局要改旗異幟、制定國號、加入聯合國、成為世界上一個獨立的國家,機會甚微。但是要用“中華民國”長期拒絕統一,或是改變1911年成立的那一個“中華民國”的內含,而使“中華民國”作為一個異於1911年舊政權的新政權,和國際法上的國家的意涵重新統一起來,卻並不困難。因此,“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國民”、“中華民國護照”等語的意義以及它的法律身分,需要仔細分辨。由於與它相互競爭、主權交錯的另一個政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故須同時並列比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