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中明彥(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記者 海涵 實習記者 劉柯岑)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校長田中明彥日前參加由中國社科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的“全球變局下的中日關係:務實合作與前景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時圍繞“全球變局與亞太形勢:機遇和挑戰”作主題演講。他指出,美國已經很明確地將中國視為了美國的競爭對手,因此,中國即使不是所謂的“挑戰者”,也很難從這場競爭中走出來、走下擂台。中美在意識形態和經濟等方面的對立或許會變得更尖銳。中國多就自身的發展模式進行說明、宣示,這對意識形態對立的緩和有好處。日中之間的合作應使意識形態對立變得最小化,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國際市場合作,這可能是一個重要手段,應該扎扎實實予以推進。
田中明彥表示,自2008年以後,冷戰之後的國際政治格局就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世界格局似乎進入了“中美之間的大國權利爭奪時代”。2018年之前,中美之間競爭的態勢還不是特別明顯。但在2018年之後,起碼從美國方面來講,美國已經將中國定位為“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戰者”了。美國已經很明確地將中國視為了美國的競爭對手,因此,中國即使不是所謂的“挑戰者”,也很難從這場競爭中走出來、走下擂台。
他說,美國戰略家喬治·凱南曾經把美國比喻成一個沒有腦袋的、不會好好思考的一個巨大恐龍,這個恐龍一般是比較遲鈍的。但是一旦當他注意到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就會給周圍帶來很大影響。因此,現在的美國社會就像是發現到了自己所處環境發生變化的恐龍,在此情況下,帶領美國行動的頭腦就是特朗普。“然而,特朗普的思維能力不是那麼強,可能會有一些危險。”
田中明彥指出,現在的中國既有七十年代蘇聯的軍事實力,又有八十年代日本的經濟產業方面的創新能力,具有這樣實力的中國對於美國而言“當然是可怕的”。美國必然不會坐視不理。但是美國會在多大程度上、以及怎樣去推動“對華新冷戰”,現在尚看不清楚。中美在意識形態和經濟等方面的對立或許會變得更尖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