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安全領域的摩擦,成為中美摩擦突出的熱點
冷戰結束以後的二十多年中,中美摩擦突出的特點是,摩擦的多發與摩擦內涵的多元。中美摩擦的多發,已經是中美關係的常態。二十多年來,不僅每年都發生中美摩擦,而且實際上是每年都發生多起中美摩擦。與此相應的是,二十多年中美摩擦內涵的多元化。二十多年中所發生的中美摩擦,囊括了中美關係的所有領域,從政治、安全到經濟、意識形態,無所不包。值得重視的是,儘管中美摩擦的重點領域,在不同時期或年度有所不同,但總體上看,經濟領域與意識形態領域的摩擦,二十多年來一直都是重點。例如,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知識產權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以及所謂的人權問題、西藏問題等等。此外,還有台灣問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中美摩擦的重中之重,不僅多發,而且影響重大,幾次導致中美關係嚴重下滑。但進入21世紀後,中美摩擦中台灣問題的影響逐漸下降。過去二十多年中,中美摩擦的多發及其內涵的多元,是冷戰後中美關係原有的戰略基礎,即共同對抗蘇聯擴張消失,在摸索和建立新的戰略基礎的過程中,中美之間各領域矛盾紛紛顯現的結果和表現。
但近年來,特別是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中美之間安全領域的摩擦迅速而又明顯地突出起來,已經掩蔽了中美其它領域的摩擦,而成為中美之間最主要的摩擦。中美安全領域的摩擦集中於東海、南海問題。2013年11月,中國宣佈划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美國不僅對之強烈指責,而且多次派遣軍用飛機,不加通報進入中國的這一防空識別區,導致中美關係驟然緊張。更嚴重的是,2014年上半年開始,美國明確改變了其一貫宣稱的,在中日釣魚島主權歸屬爭端中“不選邊”的政策,通過國防部長,甚至奧巴馬總統宣佈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爭端,公開偏袒日本。而且美國積極、明確地插手南海問題,不僅在東盟峰會、東盟地區論壇、香格里拉對話等多邊國際會議,公開指責中國關於南海問題的立場和政策,而且大力強化與菲、越等國的軍事合作,在他們與中國的爭端中給予支持,導致南海問題迅速成為中美摩擦的突出熱點問題。2015年上半年,美國在繼續插手東海、南海問題的同時,對中國在南海的固有領土上的建設活動,進行直接干涉,立即引發了中美關係的嚴重緊張。此外,近幾個月來,美國官方的相關部門,以及政界、軍界人士開始大肆無端指責中國“黑客”對美國的“網絡攻擊”。這些在2015年上半年,奧巴馬總統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及國防部的《美國軍事戰略》中都有清楚表現,都把中國列為美國面臨的威脅。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就是所發生的中美安全領域摩擦,主要都發生於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等地區衝突,而不是發生於單純的中美雙邊爭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