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研討科舉在台灣 汪毅夫談府城的光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9-17 15:20:15


兩岸學術研討會“科舉制度在台灣”17日在台灣成功大學登場。(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9月17日電(記者 趙家麟)兩岸首度以清代台籍進士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科舉制度在台灣”17日在台灣成功大學登場,完整呈現台灣科舉文化的歷程,多位海峽兩岸台灣進士後人在研討會上相見歡,追溯幾代之前的祖上情誼。

  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台灣會館負責人鄭大昨天細數,清代台灣總共出了33位進士,第一位是陳夢球,他是建台南孔廟的陳永華的兒子(康熙33年,1694年),最後一位是汪春源(光緒29年,1903年)。33位進士當中,台南占了11位,彰化有8位,嘉義有5位。 

  中國大陸全國台聯會會長汪毅夫在“科舉制度在台灣”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專題演講,主題是“府城的光榮”。汪毅夫從“開台進士”陳夢球起,全程以閩南語介紹施瓊芳及施士洁父子、陳望曾、黃裳華、許南英,及台灣最後一位進士、他的曾祖父汪春源等多位台南進士的事蹟。

  包括汪春源、許南英等清代前後科考進士本來就有交誼,主辦單位安排18日在台南興濟宮官廳舉辦“海峽兩岸台灣進士後人座談會”,幾位進士後人等不及,今天上午就在成功大學的研討會現場合影留念,追溯祖上情誼,及幾代以來在大時代下的變遷。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主任陳益源表示,台南是大陸科舉制度傳入台灣的最初起點,清代產生台籍進士33位,台南11位最多。北京台灣會館則是因應台灣士子赴京趕考所設立。為了進一步了解科舉制度在台灣的歷史與發展,成大人社中心、成大中文系與北京台灣會館等單位,17日成大文學院舉辦“科舉制度在台灣”學術研討會。

  今天上午的開幕式,有北京市台聯會名譽會長盧咸池、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館長吳志友出席致詞,成功大學副校長蘇慧貞、成大人社中心主任戴華、中文系主任葉海煙代表對兩岸數十位學者專家表示歡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