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如山文集》看,齊如山不僅是“京劇研究家”,並且是民俗學家。其戲曲研究的成就,可與王國維、吳梅平肩,其於民俗學的貢獻則堪比顧頡剛、婁子匡。
《齊如山回憶錄》記:抗戰時期,北平淪陷,“我在那八年之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投降敵人,不與敵人合作”,並謂此“乃是自己分內之事,應做的事情,有何可欽佩之處?若說一個人做了自己應做的事情便可欽佩,那世界上的事情就欽佩不過來了”。
齊如山早年出身於同文館,精通德文、法文,並且多次出洋,但他毫不崇洋媚外。在學術上,齊如山說:“近幾十年來,吾國學者研究中國的學問,往往引證外國人的學說,如遇古玩器物等等,則恒指某國博物館所藏某物為證,如遇理論,則恒指某國某博士所著某書為證。以本國人研究本國事,而處處借重外國人,且有向外國人請教的,這雖然不必說是丟人,但自己落了伍則是無可辯駁的。”
作為正直的學者,其秉性操守可見矣。
謹以本文紀念齊如山先生逝世55周年。
2017年2月2日記於北京(作者汪毅夫系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國台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