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相平。(中評社 吳政峯攝) |
中評社台北10月4日電(記者 吳政峯)“第四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3日在世新大學舉行。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教授發表“歷史記憶、社會記憶的重構與台灣的去華夏化”論文指出,民進黨如果要把台灣完全地去華夏化,這是做不到;但台灣可能會走向“華夏邊緣化”。台灣也不會成為日本大和文化的次中心,或是美國文化的次中心,在這種雙重邊緣的情況下,台灣的前途不論在文化或經濟,應該是堪憂的。
第四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由台灣世新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校共同主辦。論壇以“兩岸文化發展與創新”為主題,並且圍繞在“兩岸傳統文化的再現與表現”、“兩岸流行文化的差異與比較”、“兩岸文化產業發展的合作機制”、“兩岸文化交流”等四個子議題。共有兩岸學者150人與會,發表論文達40篇。
劉相平說,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政府上台以後,兩岸關係呈現冷對抗。蔡英文在文化上去中,就是文化上去華夏化,並從歷史記憶與社會記憶上著手。民進黨去華夏化的措施是什麼?第一是,“尋找多元的祖源記憶”。祖源記憶可以維護一個民族的存在。蔡政府上台,為台灣尋找各祖源,包括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原住民、漢人。多元的祖源記憶,其目的是削減台灣民眾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但日本大和文化的記憶,對於台灣民眾是假血源。
劉相平說,民進黨去華夏化的第二個措施是什麼?是“結構性的失憶”。中華民族的文化始祖,完全被民進黨遺忘。“黃帝、炎帝,跟我沒有關係!至於孫中山,他是外國人,跟我也沒有關係!”遺忘中華民族的祖先之外,民進黨也會建構其它的祖先。
劉相平說,民進黨去華夏化的第三個措施是什麼?是“重排照片,以及了斷他族群的歷史記憶”。一個民族在發展的過程,會留下很多的故事。重排照片,對於族群或家庭,會凸顯許多歷史記憶。按照重排照片的邏輯,將來有一天,在台灣的忠烈祠,裡面供奉先烈的照片,也可能遭到重排,甚至是有一些照片,可能被踢除出去。例如,民進黨認為對日抗戰與台灣沒有關係,與抗戰有關的先烈照片,有可能會被踢除出去。
劉相平說,至於“了斷對方歷史記憶”的方法,就會更加嚴重。德國人對於在二戰中屠殺猶太人,有罪惡感,所以要懺悔,以期望了斷歷史恩怨。但是,在台灣並非是了斷自己的歷史恩怨,卻是想要了斷對方的歷史恩怨。民進黨想要了斷國民黨的,國民黨想要了斷民進黨的。本省籍民眾想要了斷外省籍的,外省籍想要了斷本省籍的。過程中,將引發嚴重的族群衝突。
劉相平說,民進黨去華夏化的第四個措施是“傳播說服:多層次多管道解構和重構”。像是運用平面或電子媒體。民進黨去華夏化的第五個措施是“利用教科書與課堂”,這是最重要與核心的方式。
劉相平說,民進黨想要去華夏化,可能不會成功!第一個原因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根基性,非常穩定與牢固。第二個原因是,“中華民族史觀”下的歷史記憶,不可能被了斷。中華文化經過數千年發展,不會立即被了斷。第三個原因是,“中華傳統會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發揮作用。”歷史就在傳統裡面。
劉相平說,第四個原因是,“城市建築和空間所承載的中華歷史記憶,難以磨滅。”中國傳統的街道與建築,都是承載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訊息。如果有人極端地要拆除孫中山紀念館,這將是台灣人文的巨大災難。
劉相平說,第五個原因是,“資源的取得與分配,對於民族認同,還是有作用。”有人不滿兩岸交流的分配多寡,但畢竟,台灣與大陸已經建構了共同利益體,這是緊密的,很困難擺脫的。第五個原因是,“歷史正義的評判”。有台灣角度,也有大陸角度的歷史正義。歷史正義的審判,是處於漢文系統?日文系統?英文系統?處在不同的系統,評判結果也不同。李登輝若是處於漢文系統,評判結果會是負面的。
劉相平最後指出,民進黨或其他具有分離意識的人群,如果要把台灣完全地去華夏化,這是做不到。因為台灣民眾的中華文化歷史記憶,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但是,如果民進黨在台灣執政的時間若長久,台灣可能會走向“華夏邊緣化”。反觀,兩蔣時期一直想把台灣建設為華夏的中心,且認為大陸是蘇聯的殖民地與文化沙漠。
劉相平也強調,台灣“華夏邊緣化”之後,台灣不會成為日本大和文化的次中心,或是美國文化的次中心。台灣會成為日本文化的邊緣、美國文化的邊緣。在這種雙重邊緣情況下,台灣前途,不論在文化或經濟,應該是堪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