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春山:賀《中國評論》20歲生日
http://www.CRNTT.com   2019-01-28 00:08:42


全書由九個篇章組成:兩岸領導人會面全文、中評現場與中評鏡頭、馬政府及國民黨觀點、台灣各界的輿論反應、台灣專家學者的評論、大陸及港澳專家學者解讀、美國專家評析及國際輿論、中評社觀察評論、中評論壇,共542頁,是中評社編輯出版的最厚的彩色圖文專集。
 
  在中國大陸方面,過去20年先後歷經過江澤民、胡錦濤和目前習近平三個領導階段。他們分別以“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立治國理政的藍圖。內政是重點,對台政策非優先課題;“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沒有改變,戰術則是軟硬兩手。習近平上台後,對台政策最大的改變是,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處理“台灣問題”,並配合“兩個一百年”目標,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習提出從深化交流到促進融合的概念,特別強調兩岸的“心靈契合”和“兩岸一家親”。習展現的“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讓身為長期研究和觀察兩岸關係一員的我,印象十分深刻。

  在國際形勢方面,影響兩岸關係最重要的當然是美國因素。過去20年,美國總統從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到現任的川普。他們在任期間對中共的定位出現了多次的變化,如“戰略競爭者”、“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等,不同定位代表中美不同階段的關係。川普目前把中共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顯示在他眼中,“中國崛起”已成為維持“美國第一”的潛在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自然成為美國政府手中的一張牌,美國在各個層面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在中共拒絕與民進黨接觸的情況下,蔡政府接受美國的“善意”,即使止於“口惠”,看來也是別無選擇。

  三、《中國評論》及中評社的作爲與貢獻

  《中國評論》把過去20年中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做了詳實的紀錄。站在歷史學的角度,它幫助我們瞭解過去發生了什麼,知道現在站在什麼位置,也可以判斷未來可能走的方向。身為一個忠實的讀者,我認為《中國評論》和《中評社》,至少做出了下列的貢獻:

  第一、它提供給我們國際重大事件的報導和分析,讓我們“不出門能知天下大事”,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這點非常重要。很多人說台灣的年輕一代普遍缺少“國際觀”,也許因為他們不關心世事,衹在意“小確幸”;但主要還是教育的問題,包括學校和社會教育。作為政治社會化的工具,大眾傳播媒體不願給國際時事足夠的篇幅。《中評社》的國際新聞報導和分析,填補了台灣讀者這部分的知識真空。

  《中評社》的記者遍佈全球各重要地區,不久前我和學校同事到韓國參加一場研討會,也看到有中評社記者在場,並採“緊迫盯人”的戰術;不但隨團走訪各地,還一路送到機場,扮演記者兼導遊、再兼翻譯的三重角色,敬業精神讓我們十分佩服,說明中評對機構同仁的工作要求。祥喜兄以身作則,每次訪談或座談記錄刊出前,都會給作者或與談者再過目一遍,詳實核對,確定無誤後再定稿,避免有斷章取義和扭曲事實的情況發生。

  第二、它提供了一個智庫溝通的平台。習近平上任後非常重視智庫建設,認為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廣泛聽取各方專家學者意見,並使之制度化。《中國評論》闢有智庫研究、智庫評析、智庫論壇等專欄;中評社與國際、大陸、台灣的智庫都有建立合作關係。本人擔任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期間,就和偉峰社長簽了交流合作協議;尤其在兩岸中止溝通的情況下,合作關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它提供了中國大陸各方面的資訊,尤其是官方的第一手資料。中國大陸幅員廣大,各地方的訊息很多,外界從事大陸研究,常因蒐集的資料過於片面而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例如,有關習近平的對台工作思想,中評彙集成冊,就幫助我們對習的對台政策走向有一個全面性的瞭解。

  第四、它促進藍綠雙方的彼此瞭解,在目前兩岸現實狀況下,中評在這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很諷刺的是,身為一個“在地人”,我對於地方的政治動態,許多訊息竟然來自於中評。台灣因政黨惡鬥,媒體的報導常添加了色彩。因此有所謂“假新聞”的說法,中評旁觀者清,較能平衡藍綠各方的訊息,提供讀者在比較後找出事實的真相。

  總之,我是以一名讀者、一名教學工作者和半個媒體人的立場,談論我對《中國評論》的看法。最後我期待中評社能站在為人民服務的立場,扮演兩岸構通的橋樑。尤其是,兩岸官方目前仍存在“已讀不回”狀態的情況下。

  祝中評生日快樂,並期待它對兩岸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月號,總第253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