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河南省教育廳) |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貴州拔窮根,根本在交通和教育。交通解決現實的民生問題,教育則是明天的希望。”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表示,要通過補齊教育這塊短板,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十二五”期間,貴州教育投入總計343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個財政窮省,貴州連續4年壓減5%以上行政經費,支持教育事業發展。
持續大投入,讓越來越多的窮孩子走進大學和職業學校,靠一技之長改變貧困山區的落後面貌。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連續4年壓減行政經費的5%以上投入教育
走進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猴場鎮馬寨小學,正趕上午餐時間,孩子們排著隊用飯盒打上青椒炒肉、西紅柿炒雞蛋,吃得津津有味。六年級的苗族女孩廖花妹邊吃邊說:“飯菜很香,吃飽了上課有精神。”
“以前大多數農村學生的午餐就是家里帶的幹糧,營養不良現象十分普遍。”馬寨小學校長楊紅興說,“營養改善計劃”實施4年多來,許多學生的臉紅潤起來了。
2012年3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貴州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正式開展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同時鼓勵其他縣市進行地方試點。“目前營養改善計劃覆蓋了全省87個縣市1.31萬所農村學校,累計投入超120億元,380萬農村中小學生在校吃上了熱騰騰的午餐。”貴州省教育廳廳長王鳳友說。
2016年10月,貴州省出台《關於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至當年年底已惠及16.89萬農村學前教育兒童。“從今年春季學期起,該計劃將實現對全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5個縣市區84萬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的全覆蓋。”貴州省教育廳學前教育處處長謝旌說。單此一項,省、市(州)、縣三級財政每年需投入補助資金5億元。
“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只是貴州全省上下勒緊褲帶保障“教育優先”大戰略的縮影。
在距離德江縣城20公里外的荊角鄉杉樹幼兒園,孩子們有的在室內跟著老師學做手工,有的在戶外游樂園里嬉戲攀爬,歡笑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園長冉芝玲介紹,這裡是德江縣2014年興建的首批山村幼兒園,目前累計投入200多萬元,極大改善和提升了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而德江縣委主要領導至今還在一棟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三層小樓內辦公。
在德江縣所在的銅仁市,“十二五”期間,建起了2005座山村幼兒園,實現了農村幼兒園全覆蓋。自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壓縮行政經費5%用於支持山村幼兒園建設;每建成一座山村幼兒園,市政府獎勵區縣政府1萬元。
“2005年前後,貴州學前兒童入園率只有30%左右,農村基本談不上入園問題。到2015年,貴州每個鄉鎮至少有一所公辦幼兒園,‘廣覆蓋、保基本、兜底線’的目標基本達成。”貴州省教育工委副書記趙廷昌說。
窮省辦大教育。“十二五”期間,貴州省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7%左右,且逐年遞增。自2011年以來,貴州省累計投入資金300餘億元,建成3000餘所農村寄宿制中小學、400餘萬平方米學生宿舍、1.49萬個學生食堂、13萬套鄉鎮教師公租房周轉宿舍。截至去年底,全省農村初中生、小學生寄宿率分別為70%、30%,較2010年分別提高了22和24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