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兩岸政策的限制
無論任何人擔任民進黨的領導人,甚至講台灣領導人,在制訂兩岸政策時都面對以下的限制:
一、台灣對外沒有正式的國家地位,因此沒有主要國際組織的會籍,也因此不可能在國際上公開尋求其他國家的奧援,或是利用在國際組織中的投票權爭取其他國家在特定議題上的支持。所以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公然介入兩岸關係為台灣保駕護航,頂多給予模糊承諾;台灣仍然必須自行面對兩岸關係中的各項挑戰;
二、台灣對中依賴極深。目前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投資地、最大觀光來源和最多觀光流向地,因此決定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和經貿政策必然對台灣有影響,也讓台灣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做出大幅度變更現狀的作為。因為這種依賴,在台灣島內有龐大的反對獨立派。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交流合作之密切,台灣將振興經濟的希望寄望在中國,簽訂經貿合作協議速度之快屬國際少見,兩岸積極朝統一之路前進,這不是哪個政治人物口頭表態不談統一就可以忽視的,未來兩岸不管是以何模式談判,台灣終究會在大陸牽引下往統一走。蔡英文上台之後,中方以蔡不承認“九二共識”為理由,中止政治接觸,談判自然更是不可能;如此只是幫蔡緩解了被牽引下走向統一的壓力而已。
三、民進黨對中國大陸瞭解人士較少。要處理對一個領域的關係,光憑若干交流其實幫助有限。民進黨政治人物的政治經驗普遍局限於台灣的地方選舉,要理解中國對台的政策,瞭解兩岸關係的前因後果、背後脈絡,判別事實與所見之間的差距,超出了民進黨許多政治人物的經驗之外;和中方對台工作人員自中央到地方都接受過相當的專業訓練,並且有一定的步調與策略,接受並服從統一的指揮,有本質性的差別。這種專業與業餘的差別,好比正規軍與業餘軍事愛好者的差距,使得民進黨長期無法建立起一支有效的隊伍來處理兩岸關係。恩格斯指出“存在決定意識”,民進黨在這方面能力上的不足,就注定了對兩岸關係的保守和被動。當然,國民黨對此也沒有太好的表現,但因為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是主降派,最多也只是主和派,因此他們多數情況下僅需附和中國大陸的主張,只在某些細節上有所變化(而且經常也不能堅持),所以較能給人“國民黨能處理兩岸關係”的形象。
小結
所以,個人對蔡政府的兩岸政策走向初步總結如下:
首先,“九二會談”精神大概就是上限。其實在辯論的時候,蔡有強調一個概念,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兩岸協商的基礎不變,特別講到“過去二十多年來……”,就有承認九二共識的意涵,不然她不如直接講零八共識。而且甚麼叫做協商基礎?其實馬政府不斷強調協商基礎就是九二共識。筆者認為講到這樣,可能已經是上限。
其次,現在台灣新一代的民意,已經把認同與政策分開了。所以馬習會之後國民黨的支持度沒有上升,那時就沒有人覺得朱立倫會贏,蔡不至於重蹈覆轍。
第三,幾個比較常被提到的如斷交、撤回陸客、中止貨貿這幾件事情,對蔡英文或對民進黨的支持度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比如說斷交,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國對台灣所發的護照免簽,就算斷幾個國家但免簽沒動,沒有人會覺得有甚麼影響;再說陸客,現在其實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根本沒有從陸客那裡賺到任何利益,這個其實也沒太大影響。針對貨貿或服貿,其實上一次簽訂服貿,鬧出了318學運,因此當局不會很積極的去推動貨貿簽訂,
總結起來,蔡英文不會把重點放在兩岸政策。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馬政府上台的時候,把改善兩岸關係作為主要訴求,並時時刻刻以此為標榜。蔡英文的施政基礎並不來自於兩岸關係,因此她不會強調兩岸。如果現在又強調兩岸議題,容易和馬英九又牽扯在一起。
其次,台灣的主要政經形勢也決定了蔡英文不會把重點放在兩岸上面。從2012年之後到現在,是台灣自1970年代以來最長、最持續的經濟衰退期。目前,經濟始終是台灣非常大的問題。除了朝鮮以外,台灣是東亞吸收外來投資最弱的地區,台灣必須解決依賴單一市場的問題。
註釋
①蔡英文在當選國際記者會中表示:“做為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當選人,我要在此重申,今年5月20日新政府執政之後,將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做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我也會秉持超越黨派的立場,遵循台灣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識,致力確保海峽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以創造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和福祉。”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9月號,總第22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