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盧文端:“司法覆核”真是糖衣毒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17:21:03


  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信報刊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的文章說,身為香港市民,一直為香港的法治感自豪,我們有安樂的居所、公平的貿易環境,皆因背後有健全的法律保障。不過,近期有四個字令人感到困惑——“司法覆核”。接二連三的司法覆核,弄得滿城風雨,民不聊生。

  文章指出,所謂司法覆核,其實是某政黨在背後操縱的把戲,以法治作糖衣,骨子裡卻是損害香港社會利益的毒藥。對於某政黨的企圖實在想不通、看不透,但結果卻一目了然 ——我們的港珠澳大橋成本驟增;僱用了十多二十年的外傭,本來和諧共處,最近雙方都感困擾。製造糖衣毒藥的人,有否想市民所想?憂市民所憂?

  港珠澳大橋經過十多年的磋商,終於可以落實,偏偏在上馬之際,一名六十六歲的朱婆婆申請法援,入稟挑戰環評報告。朱婆婆聲稱關心香港,捍衞環保,原本也有點欣賞她的勇氣和熱心;但當官司敗訴後,她自嘲糊塗,間接承認背後有人教唆。結果一場所謂的“司法覆核”大龍鳳,拖延大橋施工,成本頓升六十五億元。

  港珠澳大橋能為香港帶來龐大經濟效益,興建大橋早是香港社會的共識。由於工程涉及三地政府部門的多方面協調,經過多年磋商,大家終於就出資比例和選址拍板,落實上馬,這本應是值得高興的。不過,為何在上馬之際,香港政府就遭到司法覆核的挑戰?不遲不早,就在關鍵時刻,整列經濟動力火車給一塊卡在路軌上的小石粒剎停。

  值得注意的是,當社會有聲音質疑某政黨協助朱婆婆打官司,涉嫌“包攬訴訟”;但相關政黨和大狀卻立即否認,並冠冕堂皇地指出,朱婆婆申請法援打官司,不涉有人在背後出資,亦不涉任何利益的瓜分,根本說不上“包攬訴訟”。

  這個反駁的理由,猶如有備而來,利用自己法律的優勢,避開法律上的指控,但卻逃不過“損害港人利益”的罪名。

  文章說,關注保育有理,支持環保無罪,但到底司法覆核背後的真正動機,是否真的單純地從“綠色”出發?值得商榷。難道除了耗費公帑的司法覆核,就沒有其他方法?要關注港珠澳大橋工程對環境帶來的影響,要質疑環評報告的不足,肯定有其他平台;但透過“司法覆核”這一工具,根本就是想叫停整項工程,這對香港究竟有何好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