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何喜華:香港離福利社會有很大距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1-11-01 00:31:40


何喜華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記者 黃蔚 郭家靜)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銅紫荊星章獲得者何喜華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指出,香港目前的貧窮問題相比以前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社會流動性的不足加大了解決該問題的難度;當前,香港越來越傾向于發展高附加值經濟,這個給低學歷港人帶來重壓。

  何喜華建議政府積極干預以解決該問題。同時,他還認為香港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政府應該出台“長遠、結構性”的規劃。對於香港是否會走向福利主義,何喜華認為這只是一個恐嚇。

  香港的貧窮問題已經與以往大不同

  何喜華表示,香港的貧窮問題在本質上出現了變化。過往港英年代沒有特別定義什麼是貧窮,但回歸之後,大家一致認為這需要處理的問題。因此,董建華成立了扶貧委員會,開始討論貧窮這個問題,於是香港慢慢出現“貧窮的界線”。政府雖然不承認貧窮有界線,但最終還是接受扶貧委員會的建議,現在有20多個指標來定義貧窮。

  何喜華回顧30多年前各種來港的人士,提到他們雖工作辛苦、生活簡陋,但是卻絲毫不抑鬱。“而現在的窮人則有很強的抑鬱感。以前窮人經常加班,但可以賺到錢。”何喜華說:“8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蓬勃,帶動產業多元化,即使街邊賣魚蛋都賣到手軟。而且因為產業分工的關係,當時的人不會永遠停留在某一個點,他們有機會向上流。當時不是人人都讀很多書,讀不成書的人可以去做學徒,像我爸爸做玉石也收了百多個學徒。我覺得當時工種很多元化,社會形態跟現在很不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