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會議截圖 |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實習記者 張冰然)10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學建設專項·南亞研究項目,南亞信德論壇第七期在中國人民大學和騰訊會議同步召開。本次會議邀請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中國南亞學會理事樓春豪主講。樓春豪以《莫迪時代的印度外交戰略:從中等強國到領導性力量》為主題,圍繞莫迪政府的外交方略、政治哲學、戰略文化與宗教色彩,分析印度崛起的機遇與挑戰。
樓春豪著重分析了莫迪時代印度外交的延續和變革。第一,他認為莫迪政府在繼承歷屆政府對於南亞大陸地理位置的重視之上,提出陸海復合型的鄰國優先策略。這一策略既包括對南亞次大陸的靈活優先也包涵對印度洋島國的靈活優先。他認為莫迪政府不斷淡化南門,向東拓展合作,擠壓巴基斯坦,以“抗議外交”、“危機外交”等形式塑造其他鄰國,加強對南亞中小國家的主導地位。
第二,樓春豪認為莫迪政府呈現出東幹西連北望的姿態(act east、link west、knock north)。東幹(act east)主要指東門方向,不同於look east的政策,莫迪政府表現出較強的戰略主動性,試圖在經濟、外交,尤其是東南亞事務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西連(link west)主要指中東西亞北非等地,莫迪政府試圖利用兩地人員經貿間的往來構建更加緊密的多邊關係,重視中東新賽道的經濟增長。同時,莫迪任內對海灣地區的訪問次數超過了歷任印度總理,同中東地區加強海洋安全、反恐、防務等合作。這些均這表明莫迪政府對中東地區的戰略投入是持續加強的。北望則主要指中亞地區。除對能源的重視外,莫迪政府同樣尋求應對阿富汗變局等的多種可能。
第三,樓春豪認為莫迪政府順勢而為擁抱印太。在莫迪看來,印太概念本身反應了地區力量格局的變化,而變化之一就是印度自身的崛起,同時印太概念有助於印度將地理優勢轉化為地緣優勢。但莫迪政府並不願意“唯美是瞻”,淪為美國的跟班。
第四,樓春豪認為莫迪政府主張周全大國的同時存在戰略西傾的隱患。莫迪政府試圖在美國、中國、歐洲、俄羅斯、日本等國中間呈現出動態平衡的姿態。但樓春豪提出,印度目前大概率認為美國較符合其自身利益,而這或許是其在對華關係上表現出強硬姿態的原因之一。
第五,樓春豪認為莫迪政府主張改革多邊主義。莫迪政府認為,現有的多邊主義機制無法充分反映國際力量格局的現實變化,也無法有效應對現在不斷湧現的治理議題,特別是在新冠疫情以來。莫迪政府認為印度應該在未來的多邊主義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最後,樓春豪對莫迪政府行為變化的驅動邏輯進行了分析,將其歸為進取性、對衝性、物質性三大原因。同時,印度崛起和其帶來的民族自信心增長、南亞地緣力量對比失衡的加劇、美國對華戰略競爭的影響客觀上均為莫迪政府的發展提供了某種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