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中評社 李子寧攝) |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海涵 李子寧)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日前在由中評智庫基金會、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主辦的“雙C論壇——東北亞安全的挑戰與機遇”上表示,當前,冷戰後時代已經或正在結束,兩個標誌就是中美競爭和俄烏衝突。東北亞形勢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幾個國家的政策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日本、韓國對華政策也都出現了較大調整。未來東北亞形勢變化呈現四個特點,分別是大國競爭的加劇、陣營化的趨勢、安全上的日益緊張以及有關國家與中國的矛盾成為焦點。
胡繼平說,當前,冷戰後時代已經或正在結束,兩個標誌就是中美競爭和俄烏衝突。具體到東北亞的變化,中美矛盾升級和競爭是最重要的背景因素,俄烏衝突則起到了加速、催化的作用。
胡繼平分析,東北亞形勢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幾個國家的政策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美國對華政策進行了上世紀70年代初至今50年來最大的調整。美國認為過去的對華接觸政策是失敗的,理由是沒有能“改變中國”,中國反而成為了美國的挑戰,所以政策開始轉向遏制中國。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對華政策也都出現了較大調整。日本在安全和戰略上對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感到焦慮,同時認為當前已經進入中美競爭時代,世界正處於新秩序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日本急於擺脫戰後以來的體制約束,在博弈中爭取在未來秩序中的有利地位。日本的政策調整早已開始,在安倍執政時加快了步伐,現在完全改變了戰後長期堅持的“重經濟、輕軍備”的“吉田路線”,安全政策和國家發展戰略實現了戰後以來的最大轉變。在此背景下,中日關係也面臨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大挑戰。韓國尹錫悅政府上台一年來逐步調整安全外交政策,到最近尹錫悅訪美,可以說基本改變了韓國冷戰後一直堅持的平衡外交路線,調整幅度已經大大超過以往進步勢力和保守勢力政權輪替時的搖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