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彭丹宇:優秀中華文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3 15:28:51


 
  近些年來,大陸民間重溫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國學熱、傳統文化熱遍及從稚童到長者的不同年齡層,從儒學的經世致用,到道家的養性修心,到諸子的百家爭鳴,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再次覺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其中對現實社會的高度關注,對社會治理的積極參與,對構建秩序、維護穩定的推崇,都直接影響著國治民安的效果,並由此形成了中國知識分子勇於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傳統。在經濟社會深入發展的進程中,大陸領導層更是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在台灣,始於上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之初發起的文化復興運動,對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的傳承有著重要作用。台灣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後,1986年“文複會”又通過“現代國民生活綱要”,針對工商社會物質主義對人的精神生活的侵蝕,希望借此使人們確立生活準則,注意身心修持,重視家庭倫理,增進社會和諧。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蔣經國的去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也告一段落。這場歷時20餘年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為台灣許多人打下了良好的傳統文化基礎,在島上培植出豐富的文化土壤,對清除日本殖民文化的影響,恢復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導作用具有相當的重要意義。然而,李扁時期推行的“去中國化”和“文化台獨”,加之台灣全球化進程中一系列西方文化的衝擊,使得傳統文化在台灣的影響開始變得日益勢微。

  相較於大陸,台灣一度被認為保有較好的中華文化底蘊,然而,當大陸愈發緊迫地認識到文化復興的重要性的時候,台灣保有的中華文化卻正在走向日益流失之中。鑒於此,兩岸攜手共同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顯得更加必要了。兩岸在中華文化復興的進程中,更好地分擔分享,攜手發展,應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期待和歷史重任。

  二、在中華優秀文化的交流與傳承中增進理解、累積互信

  由於歷史原因,兩岸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兩岸的政治體制、社會治理、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增加了兩岸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但這並不妨礙兩岸同胞都是中華文化的傳人。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兩岸走向心靈相通,是不可能離開中華文化之根的。也正因為如此,兩岸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交流,以不斷增強兩岸間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包容,並藉此消除歧見,建立互信,就顯得更為必要了。

  中華文化生長於這片土地之中,又滋養著這片土地和他的人民。文化的復興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歷史變化後民族整體對文化的渴望和需求的提升。中華優秀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為深沉的精神追求,通過傳習賦予其時代精神,使其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不僅能為兩岸的文化注入更多的源頭活水,也必將使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獲得大幅度提升,為時代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精神力量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