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融合發展踐行者 兩岸青年答中評
http://www.CRNTT.com   2022-07-23 00:31:53


林書任分享在大涼山工作的故事(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 張爽)台青林書任在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到大涼山種植橄欖樹,帶領當地農民脫貧奔小康。在2022兩岸青年峰會上,林書任對中評社談及北大的學習經歷對他的塑造,“我過去是讀歷史和國關的,在做鄉村振興工作的時候,就不會僅僅想到是在解決6800農戶的貧困問題,我會想到國家的發展政策、鄉村振興的定位,以及我們作為企業怎樣配合這樣的定位,做更好的探索。”

  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近年來有一批像林書任這樣的台灣青年來到大陸求學、工作、創業,也有一批大陸企業不斷開拓兩岸業務,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著兩岸融合發展。

  與很多留在大陸工作、創業的台青一樣,鮮花電商品牌主理人楊世瑋“登陸”的第一步是來大陸做交換生。後來她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電商公司。在熟悉了電商的商業模式後,楊世瑋決定自己創業。楊世瑋說,台灣的電商比較像電視購物,互動性不強,而大陸的電商、物流、支付系統等都發展迅速,再加上市場也比較大,給她提供了良好的創業基礎。 

  楊世瑋在創業過程中也得到了大陸相關單位的支持,比如海淀區給予她的公司30萬元高新技術企業補助,她當時感到“這是一筆巨款。”雖然在2020年創業之初就遇到了疫情,楊世瑋和團隊還是堅持了下來,去年七夕節時她的團隊在某平台的交易額是行業第三名,營業額有200萬左右。

  對於有意願來大陸闖一闖的台灣年輕人,楊世瑋建議他們先過來就業,瞭解市場之後再創業,“先就業兩三年會比較穩妥,不管是心態上還是資金上、思維上。”

  中國最大的電子發票公司之一百望雲首席技術官楊正道20多年前就去過台灣,與台灣的技術人員有過交流,當時的台灣給他留下的印象是“特別美,非常先進。”現在在大陸,楊正道說,有很多台灣企業都是百望雲的客戶,“雙方有很多賦能互動的機遇。”

  楊正道對中評社說,台灣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使用電子發票了,競爭力是很強的,現在大陸也在推電子發票,“我們可以一起發展大陸的業務,畢竟大陸的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正在迅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