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曾蔭權:回歸十年港人增歸屬感 大力保育文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5 08:47:33  


曾蔭權表示,過去10年,香港市民建立了更大的歸屬感,對未來亦有更大信心。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香港特首曾蔭權在《給香港的信》中表示,過去10年,本港市民建立了更大的歸屬感,對未來亦有更大信心,他亦能感受市民對歷史建築的情感,因而激發起政府以正面的態度,回應社會對保育文物的訴求,並於施政報告中提出,在保護、活化及再利用文物建築方面做更多工作。 

  至於馬會捐出18億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計劃,他指出,政府已原則上接納有關建議,並會在未來半年就方案諮詢市民,以便公眾參與。他希望,在未來5年,本港新模式的文物保育方向不單可以保存歷史建築物,並可以將這些“活著的歷史”加入有素質的生活之中。 

  將活著的歷史注入生活 

  曾蔭權昨日在香港電台《給香港的信》中指出,新年度的施政報告是為未來5年,而非未來一年時間定下政策綱領,政府需要在目前的基礎及相對優勢下,提出務實而可行的政策,而政府其中一項施政重點,就是在保護、活化及再利用文物建築方面做更多工作。 

  他表示,過去10年,本港市民建立了更大的歸屬感,對未來亦有更大信心︰“我們曾思考甚麼形式的社會是我們的兒子與孫兒希望居住,我們又曾思考哪些東西是香港獨有的,其實即是部分的本地文化,成就我們的身份。” 

  他又以個人的經歷為例子說,“過去在荷李活道警察宿舍……最喜歡就是進入茶餐廳,吃一碗牛腩飯,及飲一杯奶茶”,這一切均令他感受到市民對歷史建築的情感,政府受到民間覺醒刺激後,亦因而以最正面的態度,回應社會對保育文物的訴求。 

  為此,政府在剛公布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開設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讓政府進行文物保育工作,並給予公眾參與;同時,政府亦規定凡涉及歷史文物建築的所有公共工程項目,必須進行文物影響評估,並考慮如何發揮它們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將有關項目活化︰“我們認為歷史建築物不應單單保存,而是應該變為有功用,社區有生機的一部分。” 

  預留10億資助文化地標 

  他強調說,保護文物建築並非只靠政府投入,還需要非政府機構、慈善組織、商界與個人的共同參與。他又提及,政府已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中預留了10億元,希望非政府機構得到適當的財政支援下,可以運用創意將歷史建築物轉化為獨特的文化地標;此外,政府日後亦會考慮為擁有古蹟及評級歷史建築的業主提供經濟誘因,鼓勵保護文物,並且資助業主維修歷史建築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