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莊世平女兒:父親帶頭在香港升起五星紅旗
http://www.CRNTT.com   2021-06-16 15:13:04


愛國僑領、南洋商業銀行創辦人莊世平心系國家,他將個人財產與南商、南通兩間銀行全部捐出。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他,擁有數以百億計的銀行資產,晚年卻全部無償交與國家;他信仰堅定,先是奔赴海外組織華僑抗日救亡,後又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經濟建設殫精竭慮;他畢生踐行為國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從不為個人、為家人謀取一點便利。傳承給兒女的,只有“勤儉節約、清白做人”的家風。
 
  大公報報道,他的子女沒有受惠父親的光環,記憶中的父親常說“無國就無家”。“爸爸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父親是屬於這個國家民族和人民大眾的”。
 
  他就是南洋商業銀行創辦人莊世平。
 
  莊耀華是莊世平的小女兒,在六兄妹中排行最小,也是唯一在父親身邊長大的。莊耀華日前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憶述心目中的父親。
 
  走遍東南亞 鼓勵僑胞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以武力侵占我國東北。年方20歲的莊世平正在北平讀書,他積極參加抗日運動。三年後由北京中國大學經濟系畢業不久便赴泰國,從事過編輯、記者及教師、商人,其間他從未停止過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七七”事變後,莊世平參加“泰國華僑抗日聯合會”成為負責人之一,發動僑胞捐款支援八路軍、新四軍,引導華僑青年回國參與革命。
 
  1940年,他以《中原日報》記者身份先後到過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緬甸,沿滇緬公路進行採訪,宣傳“抗戰到底、抗戰必勝”的信念,鼓舞華僑支援抗戰的熱情。翌年,日寇南侵占領泰國後,莊世平受到日軍追捕,離開了泰國轉去老撾、越南、廣西、重慶等地經商,並以商業據點為掩護開展活動。
 
  “爸爸說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莊耀華說,父母1948年初才從泰國來香港,哥哥姐姐在泰國出生後都被父親送回祖國讀書,因為父親信仰堅定,“爸爸堅信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她笑稱自己是全家唯一一個“土生土長香港仔”,因母親實在舍不得,她陪伴在父母身邊長大,對父親有更多了解。
 
  莊耀華說,抗戰結束後,父親看到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轉口貿易、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金融業的蓬勃興旺,他認為新中國應該在金融業上占有一席之地。加上解放初期,新中國受到部分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和物資禁運,要打破封鎖、聯繫華僑、暢通僑匯就一定要在香港建立自己的銀行。從無到有,克服了無數困難阻礙,1949年香港南商與1950年澳門南通的先後開辦,成為新中國成立後以私營名義最先在香港、澳門當地註冊的中資銀行。
 
  “爸爸說自己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那是在1949年12月14日,南商銀行在港英當局嚴控下的中環德輔道中成立,並莊嚴地升起了國旗。莊耀華說,父親為保護家人,極少在妻女面前談及工作,關於父親的往事,皆是在他退休後才慢慢告訴自己。父親對於自己在南商門口升國旗極感自豪,莊耀華多年後仍清晰記得父親談起往事時那種驕傲的眼神。
 
  莊耀華又告訴記者,年幼時因家中簡樸,她並不知父親是何“人物”,只知父親每年10月1日國慶節都會讓她在窗台上,或家門口的旗杆上掛起五星紅旗,“他對這件事好著緊!”
 
  低調儉樸 三代人居唐樓
 
  記者隨莊耀華來到故居,當年莊家三代人住在有數十年樓齡的“銀行宿舍”唐樓中,裝修簡陋,家具低廉,儉樸得有點寒酸。她告訴記者,父親薪水有限,又要“慳錢”給身在內地的哥哥姐姐寄生活費,三代人的生活費能省則省:早餐通常是白粥配鹹菜,最多再加個鹹蛋;晚餐父親時常有工作應酬,家中幾人就更加“求其食”。“細細個都是穿家姐舊衫,讀書後就一直穿‘白衫灰褲’校服,父親常說‘著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就得啦’!”她笑著模仿父親的口脗。
 
  莊耀華又回憶起母親是如何勤儉持家。她說,自己讀書時,都用盡每支鉛筆,把筆杆削至短到握不住,母親仍會用毛筆上的塑料套捆在鉛筆後,令她繼續用,直至鉛芯用盡。
 
  莊耀華告訴記者,父親的愛國亦體現在對子女的教育上,父親一直告訴他們“唔好比生活,要比工作、比貢獻”,在公在私,父親都把“為國家做貢獻”視為最崇高的使命。“爸爸常說‘無國就無家’”,談到2019年黑暴如何破壞香港,她喃喃地道:“如果他知道年輕人咁搞法,一定好傷心!”
 
  兄妹六人都謹記父親教誨,成長過程中極少提及“我爸爸是莊世平”,他們一輩子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平凡的工作,過著平淡安穩的生活。莊老的二兒媳林達子亦告訴記者,自己與先生莊耀植1965年於陸豐相識,“拍拖幾年都未傾過對方屋企人”,直到快結婚才知道未來家翁正是大銀行家“莊老”。“我嫁給他,又不是嫁給他父親,他父親是誰又有什麼所謂?”兩夫婦1969年於汕頭結婚,無禮金、無酒席,夫婦兩人1979年來港,亦只生活在“銀行宿舍”中,直至退休都做著普通工作。
 
  “父親是屬於這個國家民族”
 
  莊世平的長子莊榮敘因身體原因未能當面接受訪問,但他透過電話表示,很清楚父親的心中裝著國家,“父親是屬於這個國家民族和人民大眾的”。香港中國商會秘書長林楓林曾長時間任職於潮州商會,在工作上與莊老密切聯繫。他補充說,在三年困難時期,莊榮敘因重病一度送到香港救治,但只逗留了四天,莊老就讓他回去,說內地人民活得下去,難道他比別人身嬌肉貴?莊榮敘成年後再次來港,亦輾轉做了十幾份工作,“十八棚頭做到透”,最終總算找到一份工,當了近20年小巴司機直到退休。
 
  晚年的莊老談到子女時曾說:“幾十年風風雨雨,順境也罷,逆境也罷,都未發現他們在品質上有什麼問題;他們安分守己,家庭幸福歡樂,我對此已滿足。”
 
  莊世平生平
 
  1911年
 
  出生於廣東省普寧縣(今普寧市)果隴村
 
  1930年秋
 
  考入北平中國大學經濟系
 
  1947年至1949年
 
  居於香港,參與創辦南方人民銀行,發行南方證券等
 
  1949年
 
  創辦南洋商業銀行,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
 
  1959年起
 
  歷任二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
 
  1979年
 
  參與制定特區政策法規
 
  1988起
 
  第七至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1996年
 
  被選為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
 
  1997年
 
  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授予“大紫荊勛章”
 
  2007年
 
  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七歲
 
  籌款辦汕大:教育是民生大事
 
  莊世平基金會副主席莊永健在莊老晚年時,一直伴隨老人左右,亦聽到不少老人口述的往事。他告訴記者,莊老認為教育是民生的頭等大事,決心“一定要在汕頭辦大學”,1980年秋便開始向海外僑胞籌措經費。
 
  當時港商巨富李嘉誠聽聞此事,前來詢問莊老“要幾多”,莊老答“3000萬港紙”,李覺得太少了,莊老堅決表示“先起了頭再說”,於是這3000萬港元就成為了汕大第一期開辦費。此後,莊老與家人亦多次北上在汕頭考察,尋覓合適地點,又與各方開會促成辦學。最終在1981年8月26日,汕大正式批准成立,並於兩年後開始招生。
 
  莊世平對自己家鄉汕頭特區的建設,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莊世平晚年曾擔任汕頭經濟特區顧問委員會主任,經常往來港、汕兩地,為特區建設出謀劃策。他親自主持了普寧醫院的籌建工作;普寧華僑中學的創建和普寧育才中學的籌建也都與莊世平的支持、協助分不開。
 
  華僑遇問題 都會“找南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