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保育須與時並進 “非遺專車”入校園
http://www.CRNTT.com   2021-12-27 10:28:41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據大公報報道,非遺源於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認為,要讓大眾了解非遺,非遺必須再次走進市民的生活中,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非遺辦事處除了正研究在中學教科書加入相關課程,明年將會設立“非遺專車”,到各中小學開展教育計劃,讓非遺進入校園。

  “保育,不一定要原汁原味”

  “不少人以為非遺的項目就必須要原汁原味,一定要按照傳統的做法,其實這個概念是錯誤的。”伍志和舉例說,無論是紮作、木偶戲、粵劇,一直都在演變,其作品、道具也會不斷改良,只是每一代人對他們的印象都有不同,就以為上一代的就是“原汁原味”。

  要保育非遺,就要讓非遺與時並進。三棟屋博物館內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上月初重開,新增了“循聲覓道──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系列,展示了數十種非遺項目的製作過程,配合現代藝術元素,加入製作過程的音效,讓市民邊看邊聽,增加投入感。又把太平清醮、天後誕等元素放到墻上,設置了要用手機拍攝才能複現的壁畫“打卡位”,令非遺“潮”起來。

  非遺中心設在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內,有人認為位置偏遠、空間太小,伍志和則認為,博物館大小並無問題,“三棟屋的價值在於博物館內介紹的,幾乎都在這個地方真實發生過,例如點丁燈等,其他地方沒有這種深度、內容及韵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