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團體促重症藥加快納入藥物名冊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16:42:28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香港藥物太貴!越來越多港人北上求醫買藥,有病人哭訴拖著虛弱的身軀,仍要長途跋涉前往內地求醫買藥,只因“病人無得揀!”

  《大公報》於本月14日已率先報導癌病及罕見藥費昂貴,病人盼團購內地藥。報導刊出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病人團體聯同立法會議員昨舉行研討會,討論本港重症病人北上求醫買藥的問題,與出席的醫院管理局代表討論優化香港的藥物採購制度,並探討香港與內地醫療服務融合的可能性,期望為病人提供更多合規、安全、有效及可負擔的藥物。


  “有些藥貴到近10萬一個月,好多家庭負擔不起,北上可以有更平的藥便是唯一的出路。”患有末期肺癌的病人郭智麟表示,香港和內地的藥價是“差天共地”,他以肺癌藥價為例,香港每月收費為3.6萬元,而內地每月收費為5000元,香港藥價高出7.2倍。他續指有部分病人“痛到入骨,連坐著都痛”,仍因無法負擔藥價,而前往內地接受治療過程痛苦,希望特區政府提供適當的協助及跟進。

  研討會探討優化採購制度

  曾患重病的跨境癌症病人陪診義工鄧寶蓮指出,部分藥物未納入關愛基金和撒瑪利亞基金藥物資助,即使現有加快簡化藥物審批流程的“1+”機制,惟對病人的經濟負擔能力未有顯著改善,當她說到病人北上求醫買藥的辛酸,更一度哽咽地說:“病人無得揀”。

  病人團體同路人同盟主席陳偉傑建議,政府可考慮在粵港澳大灣區共同推行試藥計劃,名額越多,數據越多,入藥則越快,“藥物除了加快註冊,亦要加快加入藥物名冊內。”陳偉傑又指對於重症病人而言,加快入藥物名冊才能為他們帶來希望。

  “就算在醫管局,我食的藥都要45000元。”肺癌病人關注組召集人吳樂文表示,自己作為肺癌病人,十分關注政府在藥物制度的新方向。他期望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就自費藥物有新進展,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中產階層。

  前香港藥學會會長鄺耀深提到,癌症正在邁向一個慢性病的發展,這意味著癌症病人的經濟負擔會越來越重。現時除了已納入藥物名冊的藥物可獲補貼外,其他病人需自付醫藥費。鄺耀深認為“1+”新藥審批機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