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郭一鳴:港鐵第100個車站
http://www.CRNTT.com   2024-06-14 14:48:51


“站見”鐵路展展出的56號柴油電動機車。\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14日電/資深評論員郭一鳴今天發表在大公報維港看雲的文章說,“你們知道港鐵第一百個車站名字是什麼嗎?”前天(十二日)上午香港新聞聯理事會一行到紅磡站參觀“站見”鐵路展,負責導賞的營運主管吳雪花在介紹展覽內容之前提問,但沒有人知道,她說,參觀結束前會“開估”。自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本港第一條地鐵線觀塘至石硤尾投入服務,至今已經四十五周年,迄今為止,港鐵總共有十條路線九十九個車站。六月十五日,香港至北京、香港至上海兩條直通高鐵線開通,夕發朝至,這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今年四月開館的“站見”,旨在和市民一起回顧港鐵歷史,同時展望香港鐵路未來的發展。

  “站見”位於紅磡站C1入口附近,原本這個位置是廣九直通車的入口處,隨著西九高鐵站投入使用,廣九直通車成為歷史,港鐵申請將這塊本來屬於禁區的地方,打造成一個臨時鐵路展覽館。

  “站見”,即是“車站見面”的意思,這個名字非常貼地。展館入口設計以兩條路軌營造時光隧道的視覺效果,雖然展館地方不算大,但內容相當豐富,有三架退役列車,包括東鐵線第一代電氣化列車“黃頭”、中期翻新的“烏蠅頭”列車,還有56號柴油電動機車、八十年代列車的頭等車廂、俗稱M車的現代化列車車頭,以及信號燈、候車室木椅、雷達鐘、各個年代的各種標記等等。每一件展品都可以喚起參觀者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每一個展區都是打卡點,更難得是這個展覽有現場感,參觀者從地面搭扶手電梯下到月台,有一種準備登車北上的感覺。

  無論從縱的角度還是從橫的比較,香港地鐵既不是最早,更不是最大。全世界第一條地下鐵路於一八六三年在倫敦投入營運,距今已經一百六十一年。一九二七年通車的日本銀座淺草至上野段地鐵是亞洲第一條地鐵。我國第一條地鐵是一九六九年建成的北京地鐵一期工程,一九七一年一月開始封閉試運,後從北京站延長到西郊蘋果園共十七個站,比香港地鐵早八年,不過,北京地鐵正式營運則要等到一九八一年,反而比香港晚了兩年。內地第二個開通地鐵的城市也在北方,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天津地鐵正式投入營運。上海直到一九九三年五月才開通第一條地鐵線,不過後來居上,現在上海擁有二十條地鐵線共五百零八座車站,是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鐵系統。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內地共有五十多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

  不過,香港地鐵也有屬於自己的“之最”。“站見”展出好幾幅舊的宣傳海報,其中一幅是關於“列車服務可靠程度”,藍底畫面上有密密麻麻四百零九個一模一樣的黃衫公仔,衹有一個紅衫公仔顯得另類,海報說明是“我們在一九九二年所訂定的指標是:乘客平均完成四百一十次地鐵旅程,衹有一次受到延誤達五分鐘或以上”。港鐵企業事務及品牌總監蔡少綿補充說,現在我們的服務可靠標準,已經達到搭四千五百次地鐵衹有一次延誤五分鐘以上。換言之,如果你每天都搭一程地鐵,十年才會碰上一次延誤五分鐘或以上。這樣的數據恐怕在全世界有地鐵的城市很難再找到第二個。安全、可靠、清潔以及服務良好,這些都是四十五年來香港地鐵乘客的共同感受,港鐵也成為最令港人感到驕傲的本地品牌之一。至於坊間有不少聲音批評港鐵票價太貴,究竟是否物有所值,則人見人殊。

  整個參觀過程大約一個小時,從月台回到地面,最後一個展區介紹港鐵未來的發展規劃,吳雪花終於揭開第一百個港鐵車站的名稱,是將於二○二七年落成的“古洞”車站。港鐵陪伴港人走過的四十五年,是香港經濟騰飛、回歸祖國實踐“一國兩制”的輝煌歲月,期待港鐵的下一個四十五年,能夠見證香港乃至大灣區一起再創輝煌。

  離開“站見”,我想起曾經在某一本書上看過的一句話:“一個城市的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裝滿過去,駛向未來”。“站見”,就是這樣的博物館。不過,我感到有些意猶未足。同去參觀的一名資深媒體人說,如果能擴建成一座香港交通博物館,打造另一個文化景點,不僅市民喜歡,而且可以吸引遊客。我很贊成他的意見,不知道港鐵和特區政府會不會認真考慮這個建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