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社區組織協會昨日聯同約30名籠屋、板間房和㓥房居民召開申訴會,討論政府規管㓥房措施。(圖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施政報告提出立法取締劣質㓥房,坊間關注相應的安置措施。社區組織協會建議政府擴闊㓥房定義,涵蓋籠屋和板間房,並制訂安置政策,以免有㓥房戶流離失所。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靈活調配過渡性房屋資源,因應實際情況,調整甲乙類租戶比例,最多可下調至二八比,現時已提供逾6500單位,供屬於乙類的不適切居所住戶申請。
現時的過渡性房屋設兩類申請,其中甲類,是輪候公屋不少於三年人士;乙類則居於不適切住房的人士、或有迫切需要但未符合輪候三年以上的家庭的人士。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在社交平台撰文,提到自上月底開始,房屋局已向營運過渡性房屋的機構公布,因應個別項目的實際情況,可更靈活調整甲乙類租戶比例,由早前的八比二(80:20)下調至最多五五比(50:50),在特定情況下更可以下調至最多二八比(20:80)。
12項目已調整供應比例
她指出,現時已有12個項目調整了甲乙類比例,九個調整為五五比(50:50),另有三個調整為六四比(60:40);在現有約179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中,可供乙類租用的單位超過6500個。
何永賢提到,鄰近紅磡港鐵站的“善匯”、大埔的“樂善村”及“善樓”、元朗的“路德會雙魚薈”、“路德會七星薈”及“新田部屋”,以及打鼓嶺的“博愛升平村”,仍有一定數量的乙類單位,可供有需要的合資格市民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