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 英國卡梅倫勛爵近日被重新任命為外交大臣,說明保守黨執政團隊內部缺乏可用之材,同時也說明,英國對外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已經走到窮途末路。走出英國的外交困境,需要啟用這位保守黨內的知名人士。但是,英國再也回不到過去,中英關係改善需要從長計議。
作為英國保守黨內的務實派,卡梅倫對外政策非常清晰。但是,在處理與歐洲聯盟關係方面,他大意失荊州,舉行公民投票,英國保守黨一敗塗地。接受投票結果英國保守黨無奈只好正式啟動與歐洲聯盟脫鈎的談判。這種判斷上的失誤,使得英國保守黨內一些重要人物,對卡梅倫失去了信心。而卡梅倫政府為金融公司提供政府貼息貸款,造成重大損失,使得卡梅倫不得不辭去在保守黨內部的職務。
此次東山再起,可以看作是英國在處理對外事務方面的一次重要轉機,同時也意味著卡梅倫很可能借助於自己外交大臣的身份,徹底改變自己的政治命運。
作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國際金融中心,英國特別是英國倫敦在世界經濟轉型中,仍然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不過,從目前英國保守黨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來看,全面依靠美國實現經濟的復甦,只能會使英國經濟越陷越深。英國保守黨內政治人物認為,英國保守黨必須全面革新,修正自己的外交路線,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中國一些人認為,影響中英關係發展的是美國因素和香港因素。不可否認,美國和香港因素至關重要,但是,如果忽視了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處理對外事務方面所形成的外交傳統,那麼,分析中英關係很可能會出現錯誤的思維定勢。
首先,英國奉行極端實用主義的外交政策。在處理對外事務方面,強調實際利益,積極務實。當年英國殖民統治者將沾染天花的物品,主動送給北美地區的印第安人,從而導致北美地區印第安土著居民大量死亡。對於這樣一個殖民統治者,不能以傳統的道德觀念,分析其外交政策走向。只要有利於開疆辟土,有利於維護英國的經濟利益,英國政府就會不惜一切代價,修正自己的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