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之後,中美關係明顯緩和。兩國在金融、貿易、農業等方面恢復接觸,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和大豆,合作似乎取代對抗。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不論是美國民主黨政府還是美國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上,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美國政府只不過是出於戰略考慮,改變了對中國的策略,取消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制裁措施,但是,美國並沒有改變把中國視為頭號戰略對手的判斷,中美關係發展仍然處在困難階段。
首先,美國政府出於地緣政治戰略考慮,不得不緩和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以便為總統競選連任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美國國內政治鬥爭如火如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氣勢如虹,在黨內競選中接連取得勝利,基本上已經鎖定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身份。美國民主黨總統雖然缺乏黨內的挑戰者,但是,由於引以為傲的外交政策出現嚴重問題,陷入烏克蘭衝突和巴以衝突之中不能自拔,美國軍艦在紅海地區的軍事行動非但沒有控制局勢反而被也門武裝頻繁襲擊,美國在伊拉克、敘利亞軍事基地已經成為當地武裝組織打擊的目標,美國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亞太地區製造事端,美國國際壓力將越來越大。正因為如此,美國政府千方百計地緩和與中國的關係,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中美戰略態勢,而是要穩住陣腳,爭取競選連任成功。
美國民主黨總統雖然取消了特朗普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但是並沒有為兩國文化交流創造條件,相反地,美國國內麥卡錫主義死灰復燃,華人學者在美國的處境越來越困難。更重要的是,美國總統一方面強調不支持“台獨”,可是另一方面,派出軍艦在台灣海峽游弋,目的就是要阻礙中國實現和平統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國民主黨政府所釋放的各種信息,表面上看是混亂和互相矛盾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則是美國政府緩兵之計。中國在處理中美關係問題上任何鬆懈和麻痹,都可能會給中國發展帶來更大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