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的白衫軍遊行示威,讓馬英九提前跛腳。當年的百萬反扁紅衫軍舉行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那是反對臭名昭著的貪腐阿扁,遊行是在政治人物操作下發起的。如今以清廉自居的馬英九,在事隔7年,卻遭到了25萬白衫軍(更多是20-30歲的年青人)的遊行反對。這種反對顯示了年青民眾對馬執政團隊的不信任,使馬英九提前跛腳。
當初,馬英九執政團隊想通過一系列的改革,諸如,徵收“奢侈稅”、“油電雙漲”、削減軍公教人員的津貼、“核四公投”等等,以此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這些所謂的改革,卻遭到了民眾的強烈抗議和民意的反彈。馬執政團隊可謂在特定的時期,做了不該做的事,而該做的,卻沒有很好地做,貽誤戰機。
何為馬英九執政團隊在特定時期做了不該做的事?馬英九步入第二個任期,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全球經濟都處在一個皮軟的狀態,台灣也不例外,台灣民眾生活受到了影響。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馬英九執政團隊卻要執著地推行上述新政,無疑給民眾增添負擔,引起不同階層民眾的不滿。這就是馬執政團隊在特定時期,做了不該急於做的事。府院缺乏良好地溝通,法案難以通過;沒有民意的支持,再好的政策都是白搭。馬執政團隊難道不應該好好地反思?
那麼,馬英九在第二任期應該抓住並能夠做好的事是什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馬英九執政團隊主打的牌,但在其連任伊始,沒有選舉壓力的情況下,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卻停滯了,或者說有些倒退。可以說,兩岸政策為馬英九贏得連任功不可沒。這樣就有了民意支持其推進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基礎,本應該成為其在第二任期強力推進的主導任務,然而,其卻裹足不前,判若兩人,錯過了機會。本該在這一特定時期推動“台獨”教科書的修改,他卻沒有做;本該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深入發展,解決好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難道,他也沒有去做。可謂在特定時期,錯過了應該去做或者要推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