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武忠(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4月4日電(作者 李武忠)台灣產鳳梨、釋迦與蓮霧相繼因病蟲害問題遭中國大陸暫停進口,迄今仍未解除。日前台灣代表再度在WTO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例會中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要求陸方應依據國際規範提出科學證據,並透過兩岸防檢疫平台上展開“科學對話技術性諮商”,結果還是未能如願,在兩岸惡意螺旋不斷竄升的情況下,外界對此並不感到意外。
台灣水果生產過剩,島內市場難以容納,需仰賴外銷,而中國大陸是全球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及消費大國(2021年中國大陸水果進口額達134.7億美元),而鳳梨(中國大陸稱菠蘿)、釋迦與蓮霧在中國大陸當地都有種植,近年來在政府及農業科研機構積極研發及協助下,技術大有進步,不僅產量增加,品質也獲得提升。
比如,廣東徐聞種植的鳳梨(包括來自菲律賓的巴里種、台灣的台農11號、台農16號、台農17號等品種)總產量可達70萬公噸,由於價格較便宜且品質不亞於進口鳳梨,透過品牌行銷及龍頭企業、水果專業連鎖超市、跨境電商等新行銷模式,已廣為當地消費者所接受,還積極發展鮮切鳳梨產業及鳳梨烤魚、鳳梨蝦仁等預製菜,加上每年從東盟國家進口的鳳梨,已可以滿足不同階層消費者及加工廠的需求(泰國的榴槤和香米、柬埔寨的香蕉和芒果、越南的火龍果、菲律賓的香蕉和鳳梨等等近年來,已成為中國大陸消費者購物車裡的常客,RECP生效後進口數量會更多),即便不從台灣進口並不影響當地供需,蓮霧也有同樣的狀況;加以隨著經濟成長,這些年櫻桃、酪梨、哈密瓜、陽光玫瑰葡萄等特色水果,在中國大陸銷量一路走高,反映出消費升級的明顯趨勢。換言之中國大陸並不急著解禁,何況蔡政府已選邊站,近期的“兩國論”再起讓兩岸關係更緊張,解除水果禁令恐難如願。
不妨看看泰國政府的作法,中國大陸為該國水果最大的出口市場(2021年出口量約220萬噸,出口額達1630億泰銖,主要有新鮮榴蓮、山竹、龍眼、芒果、香蕉、菠蘿和荔枝等),為進一步加強水果輸中,泰國政府不但積極加入RCEP和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秘魯和香港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FTA),爭取降低或零進口關稅及開放更多水果運輸口岸,出口更為便捷,還將駐外國的商業大使,任命為該國的銷售員協助推銷泰國水果,並積極於中國大陸各主要省分辦理“泰國水果黃金月”等促銷活動和國外在線交易平台的銷售,要求水果出口商備好“三證”(檢疫證明、新冠病毒檢測證書以及滅菌證明),還從果園採摘前14天就啟動相關保障措施,確保水果出口從運輸、分揀、包裝到裝車全過程各個環節都做好疫情防控;並自2022年2月1日起,針對主要出口水果試點啟用植物檢疫電子認證系統,讓水果貿易商利用該系統,可以輕鬆獲取相關認證材料,為泰國農產品出口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也確實讓泰國水果的出口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