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22日電(作者 程富陽)中東熱點以色列與巴勒斯坦5月10日再啟衝突。連日來,一邊是巴勒斯坦國的“哈馬斯”組織,從加沙走廊以數千枚火箭炮瞄準以色列全境,施予狂轟亂炸;而以色列除以世界獨有的“鐵穹防衛系統飛彈”,對來襲火箭彈實施精準的空中攔截,另一方面則對加沙“哈馬斯”重要軍政設施及首領,施予毀滅性的精準還擊。衝突已造成數百人死傷,且多為無辜的平民及婦女兒童,引發全球關注,聯合國也緊急呼籲雙方停戰。雖說昨日(21)上午8時,雙方在美埃兩國協調下暫時達成停火協議,但誰也不敢保證何時會兵鋒再起。
這起“巴以衝突”,可說是自2014年以色列對加沙地區實施“護刃行動”以來的最大軍事衝突,雙方如此肆無忌憚地以火箭彈與飛彈相互攻擊,既不顧世界正陷於“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之困境,亦無視此舉必然造成無數百姓喪生戰禍的慘況,卻仍一意孤行,實有其背後的政治動機與謀略。這起衝突表面雖是以色列於齋戒月期間,加大力度驅逐耶路撒冷地區的巴勒斯坦人,遂引起巴解的哈馬斯組織對以境施以反擊,但立即遭致以色列的全面還擊,終造成此一傷亡慘重的衝突局面,但如仔細釐清其背後衝突真相,就知道這其實只是一場延續“大國博弈”中的一環軍事攻防而已。
這場衝突,就如同1776年美國那場“獨立戰爭”一樣,它也不過是18世紀“英法博弈”的續篇而已;所謂的北美獨戰爭,實際是“英法七年戰爭”的延續,是法國對英國報仇雪恨的一部份,也是英法爭奪世界第一的延續,是為了法國扳倒英國必然的戰爭;而“巴以衝突”雖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同樣也是20世紀末到21世迄今,由前半場的“美蘇冷戰”轉換到後半場的“中美博弈”,都是起於美國為維持世界霸權,前後與中蘇(俄)較勁所必然發生的衝突延伸。
眾所皆知,無論是以色列的猶太教,西方的基督教,抑或是起於7世紀回教的阿拉伯人,他們的祖先,可都是同源於西元前2千年的祖先“亞伯拉罕”。因此,就歷史而論,“阿以”或“巴以”,可說都是流著幾千年同樣宗親的血液。
但自從公元70年,住在這裡的以色人,因反抗羅馬帝國而被羅馬派提多將軍毀城滅國,從此被迫“遠走他鄉,浪跡天涯”;而羅馬帝國更索性把這塊土地,命名為當時同住這區域,長期本就與以色列有爭執的非利士人為“巴勒斯坦國”(the State of Palestine),讓以色列徹底亡國。哪知經過了第一、二次大戰後,這個被滅國兩千年的以色列,卻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下,又回到當年被滅驅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