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黨主席選舉三場政見會看蘇貞昌與民進黨的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6 11:48:27  


 
  劍拔弩張的第二場政見會

  五月六日舉行的民進黨主席選舉第二場政見會,四打一,蘇貞昌陷入四面楚歌之境,近來,甚至連獨派大老辜寬敏、考試院前院長姚嘉文也加入痛批蘇貞昌的行列。

  蔡同榮一上場就批評蘇貞昌在2010年的五都選舉時,自行決定參選台北市,破壞黨的體制,若依照黨章規定,未經黨提名就參選,應該要開除黨籍。吳榮義繼而表態,謂以目前之社會支持言,蔡英文應仍為民進黨2016總統候選人。許信良炮火更猛烈,他批評蘇的兩岸政策都是空話,不是沒有能力,就是沒擔當,不適合擔任黨主席、台灣領導人,許信良更口口聲聲支持蔡英文再戰2016。而在政見會中蘇煥智最後說的那句話最關緊要,他說:要選2016總統者,不適任黨主席,因為不能團結蔡英文的支持者,黨必分裂。

  成為眾矢之的,蘇貞昌想必已有心理準備。畢竟,他不但是最被看好的黨主席人選,也是2016不可小看的競爭者,這次被民進黨諸將夾擊,他也許還可以推給黨內派系鬥爭;但是只要蘇有心於“大位”,未來社會對他的檢視,絕對會更加嚴厲!

  即便面對四人輪番隔空質問,蘇貞昌仍舊“氣定神閑”,但面對黨內敗選後困境、外界對民進黨如何回應兩岸政策等問題,卻輕輕帶過。蘇貞昌談兩岸更再度搬出“台灣共識”,強調自己是“先行者”,蔡英文、馬英九都是追隨者。然而“台灣共識”因缺乏具體論述及操作性,已在2012年總統大選被選票進行一次不信任投票,蘇有意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難道不用對外界說清楚?難道兩岸路線沒有新的論述?

  論實力,在現有角逐者中,蘇貞昌應是最有機會當選黨主席的人。正因如此,出現這麼強大的“卡蘇”聲浪,獨派及同志大動作圍堵他,愈發耐人尋味。這些,未必能阻止蘇貞昌當選主席,卻足以使黨內離心離德,乃至使未來的民進黨無法團結和凝聚。

  事實上,蘇貞昌今天的困境,反射的也是民進黨的困境。蔡英文領導的四年若是民進黨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以其絕佳條件,也只落得敗選收場;民進黨要重返執政,難道不需要在路線上檢討調整?蔡英文臨別贈言,希望民進黨的兩岸戰略能更積極,在“互動中瞭解中國”,而今民進黨仍寸步未移。

  可以說,未來二年的黨主席攸關重要,他不只要帶領民進黨迎戰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更要趁未來沒有“大選”的這兩年時機,好好對民進黨兩岸路線轉型定調,這才是民進黨的當務之急;但是,懂政治的人都知道,志在總統“大位”者,若提前投入這些黨內糾纏經年的路線問題,只怕會提前折翼,但這些隱憂顯然不在蘇貞昌的思維中。到目前為止,蘇貞昌和他黨內最強的對手蔡英文一樣,在兩岸政策一直採取模糊策略。蘇貞昌雖曾宣示,民進黨未來對兩岸要“對話代替對抗,兩岸要共存共榮”,但是他提出的“台灣共識”,和蔡英文的說法一樣模糊。

  這對蘇貞昌個人或是民進黨而言,都是危機。如果蘇貞昌為了黨主席勝選向極獨社團妥協,形同是民進黨浪費了兩年的轉型好時機;同時,蘇貞昌個人也無法取得中道勢力的信任、更別想贏得“大位”;如何在極獨與中間維持平衡,並提出務實的兩岸主張,既是蘇貞昌的挑戰,也是這次民進黨黨主席選舉的最關鍵主軸。

  總之,此場政見會上唯一的共識除了赦扁就是批馬,但當五人聲稱當選後要“全力監督政府”,從辯論看到的現況卻是,最有可能當選主席的蘇貞昌對黨內的現況、困境提不出具體解藥。人民如何相信想要重返執政的民進黨,能夠真正帶領台灣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從最後一場選舉政見會看民進黨
  2016仍難走完“最後一哩路”

  五月十二日,民進黨主席選舉最後一場政見會上,四人“圍毆”蘇貞昌,異口同聲說,蘇貞昌若當選黨主席,將造成分裂,影響團結。

  此場民進黨主席選舉政見會最終場,“選不選2016”成攻防焦點。看好度最高的蘇貞昌仍是四人“逼宮”對象,許信良帶頭要求他在黨主席及2016“做個明確選擇、公開表態”,加上其他三位候選人輪番出招,辯論會儼然“逼蘇表態大會”。

  蘇貞昌雖採“哀兵”策略,但其他四人火力未減,仍輪番要他“亮底牌”。許信良更是“拉謝、拱蔡、尊大老”,全力“打蘇”。

  為了一場選情並不激烈的黨魁選舉,民進黨一連辦了三場電視政見會,但過程中,五位候選人在黨的未來路線上並未激盪出任何火花;讓人印象最深的“亮點”,竟然是勝選希望最高的蘇貞昌是否自私自利、不近人情。自從2012年民進黨敗選以來,下屆黨主席被視為主導黨務改造及重整兩岸論述的關鍵人物,因而備受期待。然而這三場政見發表會,對亟欲跨出改革步伐的民進黨,卻毫無助益。

  目前攻擊蘇貞昌的言論,大抵指向蘇貞昌在兩岸政策、台美關係、憲政問題方面,是“沒能力也沒擔當的人”,特別是蘇貞昌的兩岸政策,可謂“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蘇貞昌選舉操盤能力也成為被攻訐焦點;此外,蘇貞昌的政治性格也成為其他候選人或黨內人士指摘的話題,認為他剛愎自用,一旦當選黨主席,將會加深黨內派系對立,導致民進黨分裂,讓民進黨再度陷入內訌衝突不斷的危機。凡此加在蘇貞昌身上的“罪狀”,或許也有一些道理,但若說完全是事實,則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無可置疑的,其中不乏過甚之詞,畢竟“敵我分明”,有人力挺為蔡英文再戰2016,以至於出現“相罵無好話”。

  以蘇貞昌的聲望及實力,黨內反蘇勢力深知拉不下他,但是他們卻成功的達到兩個目標:第一、曝露蘇貞昌志在2016“大位”的企圖心;第二、“志在選總統的人,不適合擔任黨主席”,經過幾次辯論,成為黨的共識。因此,未來蘇貞昌一當選,他任何人事安排、組織調整甚至一言一行,都將受到高度檢視,形同是剛當選,就被戴上緊箍咒。換言之,最後,不論是否當選,蘇貞昌擔任黨主席進而角逐總統的正當性已經被嚴重摧毀,而這正是黨內反蘇人士最主要的戰略目的。

  其實,蘇貞昌決定參選黨主席,著眼在卡位,希望在掌握黨主席權位後可以操持情勢;不料,如今大勢逆轉,即或他當選了黨主席,也極可能成為各方的箭靶,反而成了黨內政潮的中心。蘇貞昌如果做不成黨內共主,就有可能成為黨內公敵。主因在於:蘇貞昌志在參選2016總統,但黨內擁護蔡英文再戰2016的聲音愈來愈大;蘇貞昌若出任黨主席,將被蔡英文的支持者視為擋路石。

  此刻,蘇貞昌在黨內權力階層竟儼然已成過街老鼠,但他在黨員層次仍有贏得黨主席選舉的實力。不過,他若出任黨主席,必將立即面對一個嚴重分裂的民進黨;而他若欲對這個分裂的黨進行彌縫補罅,安撫各方,則一切轉型改革恐怕必告無望。

  值得一提的是,民進黨為何如此防蘇,當然和蘇的個人風格有關。其他四位候選人對蘇的批評意在言外的是:如果蘇贏得“大位”,是個不會共用天下的人;相對的,和這些老將比起來,蔡英文的政治年資雖然要少個零,但是她擅長合縱連橫,懂得分配權力,當然是民進黨大將比較屬意的合作對象。

  尤有甚者。蔡英文在5月13日的電視專訪中對參選2016年總統表明不排除成為“選項”;相對於蘇貞昌至今絕口不提2016,蔡英文的“間接表態”,已正式宣告“二次蘇蔡之爭”開打,未來四年黨內恐陷分裂危機。

  相較蘇“保守”,蔡英文沈潛數月後拋出“持續維持自己成為選項”雖顯得直白坦率,但對兩岸政策的論述,還是停留在大選期間的“空心蔡”層次。

  蔡英文如今批“一國兩區”,但她一方面刻意迴避憲法“一個中國(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強推“兩國”主張。另一方面卻又提不出有別於“一中各表”、“憲法共識”的可行性論述,無疑再次劃地自限,將兩岸關係鎖進“不務實”的論述格局,如何讓中間選民對她放心期待?

  蔡英文和蘇貞昌雖然是競爭者,關係緊張,但除了領導風格外,二人有其同質性,許信良批評蘇貞昌從未提出有意義的兩岸政策,和大陸交流的談話是一句空話,解讀美國對台政策是“隨便講講”。某種程度而言,這些批評也都適用於蔡英文,她談起兩岸政策,何嘗不像在打啞謎;她對美國政策更是錯誤解讀。

  可見問題在於,只要民進黨仍然迴避兩岸政策,“最後一哩”的差距就還是滔滔大河、跨不過去。經過這次黨主席選舉,從諸位候選人政見可以看出,他們除了在“卡蘇”一事上有志一同,在兩岸政策卻是南轅北轍:蔡同榮、蘇煥智、吳榮義都擁抱極獨、深綠,蘇貞昌保持模糊,只有許信良正視兩岸現狀。這樣的民進黨,未來有可能在兩岸政策上尋得共識嗎?這才是民進黨能否執政的關鍵問題。

  總之,目前民進黨最重要的自救之道是在改革與轉型,現在卻不幸陷於蘇貞昌及蔡英文的權力惡鬥之中。如今所見,蘇被不成比例地鬥臭、抹黑,蔡又被不成比例地美化與高估;已可預見,這場權力鬥爭,因為已使得派系的利害關係緊繃,必將影響改革轉型的空間。未來四年的“二次蔡蘇之爭”若只是個人之爭,而非真能突破過去對兩岸路線、社會政策的思維、論述之爭,又如何能與藍營一較高下、說服選民讓綠色重返執政?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6月號,總第174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