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之瑜:台日漁協刻下一道疤痕 危機四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5 00:16:18  


 
  日本情感上向來對台灣友好是不爭的,日本輿論界與知識界同情台灣獨立的人更居絕大多數,但這些從沒有在實踐上成為東京對台讓步的充份力量。畢竟,台灣作為日本殖民地,就像日本收養的中國養女,不論多喜愛台灣,從不把台灣看在眼裡。那麼,為什麼日本這次突然一改過去態度,而願意對殖民地人讓步呢?恐怕正是擔心養女回歸,而中國史上陸文龍對養父金戊朮反目以報家仇的故事,就是這樣的情節。

  按照台北所宣傳,東海倡議打動了日本。實際卻可能剛好相反,日本不但沒有被打動,還被打昏,弄不清這是否台北藉機與大陸暗通款曲的計謀,所以最後對台作出史無前例的讓步。也就是說,兩岸聯手的可能性是日本揮之不去的陰影,兩岸之間血濃於水的事實不但是台北的夢魘,也是日本的夢魘──因為不管台灣與日本多麼相互喜歡,或馬英九對美國表現的如何依順,他們都懷疑(或台北,或馬英九個人也都自我懷疑)兩岸間有更深的文化與血緣聯繫,隨時可能產生一發不可收拾的吸引力。

  簡言之,台日漁協的成功簽定,反映日本不再如以往一般信任台灣,或視台灣為理所當然,因此才要訴諸利誘。這固然是台灣漁民的福利,也算是馬英九一時撿到的成就,然而在情感上,卻揭發了一種更深層的、潛在的兩岸關係,等於已在台日看似堅定的認同軌跡上,刻下一道疤痕。這樣深層的關於兩岸關係的想像,必須靠台獨勢力與馬英九共同用更大的努力去轉移,靠日本用更大的代價去離間,靠美國用更強的監督去壓制。這其中危機四伏,不言可喻。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