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石之瑜:不是自由問題 是台灣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4 00:27:42  


 
  若說郝既無軍人幹政事蹟,其主張“內閣”制而反對直選也無不當,抗議者及其網民擁躉似又未必認為證據重要。彼等所傳承的儼然是儒家文化的群體意識,因而難以容忍群的分裂。他們便傾向將不同於李登輝的立場想像成敵我對立。這不是台大學生所獨有,而是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古往今來無不如此。問題因而是,儒家文化下的自由民主,是否特別會把差異升高到敵我對立?這是文化的問題。
 
  然而,即使與郝不同立場的政治宿敵,也未必會受到文化本能的驅策而前往抗議,反對郝有發言資格的反而是不識郝柏村其人,不知郝柏村其事的後代,他們根據立場差別推斷郝的為人處世,逕行將之歸類為鎮壓民主的元兇。如此依賴邏輯對郝進行抽象問罪,甚至發表無厘頭的仇恨言論,便非出自歷史。問題因而是,出於想像的敵我對立是文化的需要還是年輕人的習性?這是社會心理的問題。
 
  這些問題,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的解答,也會不同。值得追蹤的是,如何在年輕人的理想世界中,利用其間只能仰賴抽象邏輯論斷是非的有限條件,藉以動員他們在群體意識制約下對不同立場的排斥情感,從而將問題想像成敵我對立,促成一股超越法治程序的衝動,擺脫保障個人自由的價值,儼然成為社會正義的代表,還陷入自己或同儕正在遭到壓制的義憤?厥為台灣問題,也是中國問題。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