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上來講,直接安排馬習會面難度甚高,若能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寒暄到討論,再到見面,則顯得自然。比如在台灣光復節時,由習近平來電問候平安,祝賀過節,馬英九則在植樹節回電,讚許大陸近年諸多建設符合中山遺願。之後在農曆年的時候,便可以Skype視訊拜年,互訴治國心得,互吐苦水,並約定下次視訊討論話題。此際,乃以進入文化經濟領域為優先。兩人相互熟稔後,明年年底前便可進入會面的安排。
從實質上來講,馬英九必須展現意志推動某種特定安排,才有可能維持動能,大陸也才可能願意走出第一步。否則,馬習的互動純粹是為了國民黨選舉造勢的話,北京為何要配合?2008與2012年北京都極度配合,結果換來的都是冷言冷語,如今對民進黨要員稍微釋出善意,國民黨立刻凍未條,北京怎會看不出來?至於馬英九願意追求什麼中程性質的兩岸政治秩序,是他必先想好的。
簡單說,在形式上某種接觸,以解國民黨的燃眉之急,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但不能僅止於一黨之算計,如此算計既不會成功,更破壞互信,前兩次大選造成的殷鑑不遠。總之,拿出一個有明確中程目標的路線圖,以及採取循序漸進的風格,由電話熱線、視訊到會面的漸進加溫,再加上以兩岸關係為念,以人民福祉為職志的領導人,才有可能達到挽救國民黨的副作用。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