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 |
中評社台北10月10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國民黨最近不斷強調,2016年主戰場在“國會”席次,須保住所謂38席“修憲”門檻,才能制衡民進黨;甚至提出防堵“台獨”的理論,強調由朱立倫領導參選的國民黨,才可能維繫足夠席次,阻擋蔡英文利用“修憲”完成台灣獨立建國。但上述這些是抽象邏輯,與歷史經驗所實踐的南轅北轍。
馬英九的智囊羅智強投書聯合報,就採制衡說,認為是國民黨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他的說法影射國民黨未戰先敗的“國會”文化。羅智強形同認定“總統”大選必輸,國民黨中央也如此,他們受不了洪秀珠還在勝選假象中經營大選,宣揚理念,認為應引導選民在分贓意識下,支持國民黨維繫命脈。而分贓文化就是國民黨的“國會”文化。
從2008年起,國民黨“國會”席次就佔絕對優勢,但國民黨從未順利推動法案,而不斷遭只有1/4席次的民進黨有效杯葛。80席國民黨“立委”主導的“國會”不能運作,如何預期40席的國民黨“立委”能制衡民進黨?“國會”不能運作,除國民黨黨內“立委”分贓不均,也邀民進黨“立委”一起參加分贓,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在法案間交換折衝,彼此激烈掣肘,往往最後訴諸大分贓的包裹表決,囫圇過關。
尤有甚者,國民黨的“國會”有意識利用太陽花學運,對黨中央進行勒索,主其事者坐視“國會”癱瘓,在其間混水摸魚,營造政治共主假象,當成2016參選敲門磚。簡言之,國民黨的“立委”從不認真推動法案,其黨中央沒有思想,黨員沒有立場。故就算明年國民黨擁40席,絕不可能制衡。情況可能還相反,屆時國民黨“立委”將爭相巴結蔡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