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台北4月18日電(作者 石之瑜)美國官方積極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包括重返聯合國各級組織。不但國務院官網具體主張,美國國會更明白要求國務院在軍事與外交上支持台灣的“國家”地位。與美、台關係密切的智庫,隨之發表長篇報告,倡議美國將世界上友好國家組織起來,在聯合國及各個國際組織為台灣而採取一致行動。
為什麼白宮會選擇聯合國及其他的國際組織,作為比台海軍事緊張更立即的鬥爭焦點?如果直接就在台海入手,不是更快迫使北京訴諸武統,起碼是採取某種軍事行動,從而掉進“窮兵黷武”的政治陷阱,淪為“世界民主自由陣營”的公敵嗎?
問題在於,若是台海有事的時間點,就在當下,那可能迫使美、中兩國正面眼對眼,這種嚴峻氣氛,不利於白宮集結北約、五眼聯盟、日韓,遑論裹挾東南亞各國選邊。既然各方不可能一開始就馳援,所以白宮也不能躲在幕後操縱戰局,最後就可能不了了之,結果反而影響美國的戰略信用。
可見,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是關鍵,也就是,必須先讓中國直接與所有盟邦都發生衝突,在中國成為世界公敵以後,才在台海策動決戰。如此,台灣在最前鋒,日韓澳護法,北約挺住戰局。這樣一來,一切戰局的進行,都可以在白宮的螢幕上操作。
簡言之,戰略順序的設計,使聯合國與國際組織成為最適合發動攻擊的場域。非讓中國在所有國際組織為了抵抗台灣的參加,不得不與世界主要國際完全撕破臉不可。何況,只要在其中某處有所突破,就足以摧毀一個中國的防線,造成骨牌效應。
屆時,無論北京是否願意,都必須訴諸武統。然而,在國際政治的連番折衝之下,白宮早已給各國完成熱身。所有盟國都聚焦台灣海峽,預期決戰,故不但準備充分,完成協調,台灣的各種軍備彈藥齊備,甚至等於盟軍兵臨城下。白宮自己則可以安穩地坐鎮大後方,遙控戰局。則無論台灣下場如何,摧毀中國政局,此其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