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辛旗:和平發展,中國和平統一必由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2-11-09 00:25:29


 
  第一要調和鼎鼐。推動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應按照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促進文化融合、減少外力干預的路線圖,不斷解決過渡階段的矛盾和問題。首先是增進政治互信。引導兩岸關係向更深層次發展,需要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沿著一個中國原則和追求兩岸統一的方向形成凝聚力更強的新共識,為兩岸深化政治互信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其次是深化經濟合作。大陸已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投資地、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台灣要發展經濟、避免被邊緣化離不開大陸。同時,台灣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已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參與者。經濟的緊密聯繫正推動著兩岸關係不斷向前邁進。三是促進文化融合。要用中華傳統文化重塑兩岸民族認同,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凝聚兩岸共識,推動中華民族的國民意識和民族性再造,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要在兩岸倡導建立“書香社會”,追求公平正義,弘揚向善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推動兩岸實現中國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社會大同;要強化兩岸文化交流中的創新意識,通過創新深化文化融合,尋求一個紓解分歧的緩衝地帶和加強兩岸聯繫的契合點,使其成為中華民族復興中的重要推動力。四是減少外力干預。兩岸和平發展以及和平統一的最大阻力來自於外部。美國頻頻利用台灣問題、釣魚島台列島及黃岩島爭端等遏制中國,嚴重損害了兩岸中國人的整體利益。兩岸應站在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場上,逐步減少外力干涉,協商處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內部事務,共同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

  第二要尊重民意。台灣一再以“多黨政治”、“多元思想”、 “政黨監督”等所謂的“民主”旗號大打民意牌。但台灣的“民意”對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是“小民意”,必須服從中國大陸的“大民意”。大陸十三億人以及幾千萬海外華僑也有自己的主張,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大事,尊重民意必須尊重雙方的民意,不是只尊重台灣2300萬人的民意。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地域是歷史形成的,河流、山川、資源配置等地緣環境決定必須要大一統,這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或歷史的陳舊觀念。中國如果不統一,必然是各地割據,以鄰為壑,給人民帶來無窮災難。尊重兩岸共同的民意,就是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過好日子;要尊嚴,仰首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要面對現實。政治說到底是靠“勢”和“力”。中國大陸改革開放30年,經濟高速發展,年均增長率超過9%,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金融危機,只有中國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保持7-8%的增長速度,現實的“勢”和“力”都在大陸手中。台灣與大陸GDP對比是1:12,如果按購買力評價標準和各類生活消費指數綜合測算大陸是台灣的17至20倍,大陸廣東、江蘇、山東、浙江4個省的GDP超過台灣,未來每年還將有2至3個省的GDP超過台灣,這一現實說明台灣就是大中國經濟體當中的一個地區經濟體。台灣標榜自己是中華文化的領航者、“民主”燈塔,但這只是一廂情願,帶有宣傳色彩和意識形態的對抗。未來主導中國發展和兩岸關係走向的不可能是台灣,只能是大陸,台灣必須順應這一歷史潮流。

  第四要著眼未來。1840年,在西方以武力強行開關之後,中華民族被迫進入弱肉強食的西方社會建構當中。為抵禦入侵,我們不得不學習西方,富國強兵。但是我們沒有忘記這只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在提升器物文明的同時,開始著手提升精神文明,重新聚合中華民族5000年源遠流長、經過時代考驗的精神價值,改變西方霸道的政治模式和披著“民主”外衣的各種強權理論。人類需要一種包容各種文明形態的哲學關懷,需要不同文化價值觀念的和諧共存。面對未來,兩岸有識之士有責任有義務在和平發展的基礎上,共同造就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共同構建一個友好、包容的中華文化價值觀,為人類文明發展樹立一個典範和標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