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王崑義:民進黨到底要往哪邊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0 10:28:08  


  中評社台北2月10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今天在旺報撰文說,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月7日在他主持的電台節目中說,民進黨兩岸政策應往中間靠,不要和國民黨差太多,去擠壓國民黨的票,不讓兩岸政策成為選舉議題,由台灣團結聯盟顧守本土派。謝長廷的主張其實跟蔡英文這次參與“總統”大選的想法差不多,只是最後蔡英文還是輸給馬英九80萬票,如果再加上宋楚瑜所獲得的選票,蔡英文的票數應該還是輸給馬英九100萬票以上,這麼大的差距,難道只是向中間靠攏就能挽回頹勢嗎? 

  新中間路線失敗 

  民進黨內最早提到向中間靠攏的當屬陳水扁在2000年選舉時的“新中間路線”,這是他到英國向紀登斯取經回來的創意。但是1990年代正是冷戰結束後,西方各國在尋找新的國際秩序的階段,在民主與共產集團的對峙崩潰以後,西方國家內部回歸到左右的競爭,為了避免左右爭執過於激烈,所以以紀登斯為首的英國學者,一方面主張應該為政黨的競爭找出“第三條路”,一方面另一批學者則從“全球化的擴展”著手研究。 

  反觀1990年代,台灣並沒有左右路線的分歧,只有因為中國大陸的因素,使得島內的統獨分野更加分歧,但統獨的分歧畢竟是“國家認同”的問題,跟“第三條路”的政策主張並不相同。也就是西方國家並沒有國家認同的分歧,只有政策主張不同的問題,所以選民只要在政策上認同哪一黨,他們在投票的選擇上,比較能夠傾向“理性的選擇”。 

  就是因為台灣的統獨分歧和西方國家政策分歧有著相當程度內涵的不同,以致陳水扁雖然到英國取了“新中間路線”的經回來,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在2002年“八三講話”提出“一邊一國論”之後,徹底瓦解他的“新中間路線”。 

  現在呢?島內統獨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雖然馬英九一直強調他的施政是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做基礎,而且是在“不統、不獨、不武”的條件下和中國大陸進行協商,馬英九在民進黨認定是走向“終極統一”的目標,但他還是可以說出“不統”,可是蔡英文卻不敢說出“不獨”,這也是民進黨在這次“總統”大選中,無法取得大眾與企業家信任的原因。 

  意識形態難割捨 

  現在謝長廷又重題“向中間靠”,到底他“向中間靠”的意義是什麼?他說:“如果民進黨和國民黨的一樣,就沒有意義了;太靠近的話,獨派會不會跑光光?這必須思考。”顯然謝長廷還是在乎“獨派”這一塊,既然在乎,那麼民進黨就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沒有九二共識,國民黨、中國大陸還是會把民進黨定位為獨派團體,民進黨再怎麼向中間靠,結果還是一樣,不可能在統獨的光譜上真正靠向中間。 

  這當然也是民進黨的難題,日前獨派團體喝春酒,蔡英文也缺席未到,但獨派團體並沒有因此苛責小英,所以“獨派”其實並非一個整體的派系,只是依附在民進黨求取權力,他們是否真的因為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就完全唾棄民進黨轉而支持台聯,恐怕也未知。 

  因此,民進黨真的要向中間靠,它必須把自己轉變成像謝長廷所說的“選舉機器”,而不是一個意識型態的政黨,如果民進黨還是要在意識型態領域和國民黨競爭,恐怕這塊意識型態的戰場,民進黨絕非是國民黨的對手。 

  所以,民進黨的改造不是只求向哪裡靠的問題,而是真正捨棄意識型態領域,像馬英九一樣的敢說出“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這是馬英九勇於放棄在意識型態領域跟民進黨競爭的勇氣,民進黨若缺乏這份勇氣,2016不管派什麼人出來,也許真的會印證邱義仁所說的,絕對拚不過國民黨。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